山泽形相隔,一气本相通。
若识山崖体,方知泽润功。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诗句释义
  • “山泽形相隔”:形容山与水之间的距离遥远,仿佛彼此之间有着明显的分隔。
  • “一气本相通”:意味着自然界中的万物都由同一个气所构成,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 “若识山崖体”:通过了解山的形态,可以感受到水的滋润作用。
  • “方知泽润功”:只有真正理解了水对山的滋润作用,才能认识到它的重要性。
  1. 译文
  • 山与水虽然相隔遥远,但它们都是同一个气的组成部分。如果你能够了解山的形态,你就会知道水是如何滋润山的。
  1. 注释
  • 湛若水:明代哲学家,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他曾师从陈献章学习。他在翰林院任职期间,曾担任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等职。
  • 在静而无静:指内心平静,但不沉静于这种状态。
  • 在动而无动:指外在行动,但不拘泥于某种特定的形式或方式。
  • 试问动静神:试探一下什么是真正的精神。
  • 处者谁人用:这里的“处”指的是内心的平静状态。湛若水认为,真正的平静不是表面的宁静,而是内在的充实和满足。
  1. 赏析
  • 这首诗表达了湛若水对于“静”与“动”的理解。他认为,真正的“静”不仅仅是外在的安静,更是内心的充实和满足;真正的“动”也不是外在的忙碌和奔波,而是一种内心的自由和超越。
  • 诗中通过对比山与水的形态,进一步强调了自然万物之间的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同时,通过对山和水的描绘,也展现了湛若水对于自然界的独特观察和深刻理解。

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生动描述,更体现了湛若水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悟湛若水的思想精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