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西行兮路何之,芙蓉之西西更西。路堂堂兮不岐,中行独复畴因依。
祝融洒落无朋侪,望伊人兮胡不来。必有以也何迟迟,宁使予兮心悲以猜。
游南岳途中晚枕念丹山少汾月朔至今六日渺无来耗作歌迟之二章
我西行兮路何之,芙蓉之西西更西。
路堂堂兮不岐,中行独复畴因依。
祝融洒落无朋侪,望伊人兮胡不来。
必有以也何迟迟,宁使予兮心悲以猜。
赏析:
此诗作于元和五年(810),时作者在长安任左拾遗。诗写诗人西行赴京途中的所见所感。首句“我西行兮路何之”,是说诗人西行去京都的路上不知要经过多少地方。次句“芙蓉之西西更西”是形容道路曲折迂回,不知西行究竟要通向何处。第三句“路堂堂兮不岐”写诗人所经道路坦荡开阔,一往直前,绝无歧途可走。四、五两句写诗人在道上行进,忽然发现前面有一座高山,山上有座庙宇,于是停下车马,登上山去。第六句“中行独复畴因依”描写诗人登临山顶,见山腰上有几棵松树,便停车下来欣赏这些松树。这里“独”字用得非常传神,写出了诗人孤寂的心情。末两句“祝融洒落无朋侪,望伊人兮胡不来。”是说祝融峰高耸入云,没有可以攀援的树木,只有几块石头。诗人站在山峰上远眺,不见一个人影。他不禁感叹:“这山里一定有仙人居住,他们大概不会出来与我相会。”诗人对仙人的想象很天真,但他的孤独寂寞心情却是真实的。这首诗表现诗人旅途中的孤寂心情和对友人的思念。全诗语言朴实,不加雕琢,却能表现出诗人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