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门外石桥西,穷客奚囊带雨携。
生事偶同鸠借垒,尘踪巧似燕归栖。
闲庭依约槐风细,浅岸伤心柳浪低。
僮仆何知犹感叹,经过不是旧轮蹄。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马嵬》,全诗如下:

移家长安西街五年前,旧居。
长安门外石桥西,穷客奚囊带雨携。
生事偶同鸠借垒,尘踪巧似燕归栖。
闲庭依约槐风细,浅岸伤心柳浪低。
僮仆何知犹感叹,经过不是旧轮蹄。

注释:

  • 移家:搬家。
  • 长安西街:长安城西边的街道。
  • 五年前:五年前,这里指作者搬家到长安城西的时间。
  • 旧居:指作者过去住过的地方。
  • 长安门外:长安城的外城门。
  • 石桥:用石头建造的桥梁。
  • 穷客:旅途中的穷苦人。
  • 奚囊:小包裹或小袋子,用于携带物品。
  • 生事:生活琐事。
  • 鸠、垒:指夫妻共同生活的住所。
  • 燕归栖:燕子归来栖息。
  • 闲庭:安静的庭院。
  • 槐风:槐树的风。
  • 浅岸:浅水岸边。
  • 伤、低:悲伤和低垂。
  • 僮仆:仆人。
  • 感叹:感慨。
  • 轮蹄:车驾车轮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写于他离开长安后的某天,回忆自己当年在长安城西边的住处,感慨岁月流逝和人生变迁。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和对过去时光的留恋。

诗的前两句“移家长安西街五年前是予旧居”描述了自己搬家到现在的长安西街已经五年时间,这里的“予”指的是诗人自己。这两句简洁而有力地点明了诗人对过往生活的回忆,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时间的感慨。

“长安门外石桥西,穷客奚囊带雨携。”诗人继续描述自己在长安城外石桥旁的场景,穷困的旅人带着行李,雨水打湿了他们的衣服。这两句通过对环境的描写,营造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让人能感受到诗人当时的生活状态。

第三句“生事偶同鸠借壁,尘踪巧似燕归栖。”则转入对生活琐事的描述,比喻自己的生活就像燕子归巢一样平凡而自然。这句诗通过比喻,表达了诗人对平淡生活的感慨和无奈。

“闲庭依约槐风细,浅岸伤心柳浪低。”诗人转向更具体的景象,庭院中槐树轻风细细吹拂,浅浅的河岸上柳叶随风飘落。这两句通过对景物的细致描写,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忧伤和对往昔时光的留恋。

最后两句“僮仆何知犹感叹,经过不是旧轮蹄。”诗人以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感受,虽然仆人不知道诗人的感受,但是他们仍然被诗人的经历所触动。同时,诗人也表达了一种无奈,因为现在的生活已经不再是过去的车轮和马蹄,而是完全不同的景象。

整首诗通过诗人的回忆和感慨,展现了他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象征等手法,使得诗歌既有深刻的内涵,又有丰富的情感表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