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炉药火晓初红,窈窕衡门径侧通。
虚落有时惊过虎,流云何意送飞鸿。
黄牺已谢沟中梗,白鸟空翻木杪风。
为爱老农无一事,日随衣屦水西东。
感岁二首
【其一】
地炉药火晓初红,窈窕衡门径侧通。
虚落有时惊过虎,流云何意送飞鸿。
黄牺已谢沟中梗,白鸟空翻木杪风。
为爱老农无一事,日随衣屦水西东。
【其二】
地炉药火晓初红,窈窕衡门径侧通。
虚落有时惊过虎,流云何意送飞鸿。
黄牺已谢沟中梗,白鸟空翻木杪风。
为爱老农无一事,日随衣屦水西东。
注释:
①地炉:指火炉。药火:即炼丹的火候。晓初红:早晨天刚亮时,火的颜色像红色一样。
②窈窕:指曲折的样子。衡门:横木为门,用横木做门是简陋的住宅。径侧通:门前的小道。
③虚落:指虚飘飘的落叶。有时:偶尔。惊过虎:《晋书•王献之传》载:山阴道士戴安道常乘鹿车经过虎口,虎被吓走。这里比喻虚落的落叶偶尔能惊动老虎。
④流云:天空中的云彩。何意:为什么。
⑤黄牺:指祭祀用的牺牲。沟中梗:指被丢弃在沟里。
⑥白鸟:白色的鸟。空翻:飞翔时在空中翻滚。木杪风:树枝上的风。
⑦为爱:因为。老农:年老的农民。无一事:没有其他的事情。
赏析:
《感岁》:感伤岁月流逝,感叹人世沧桑。这首诗写诗人晚年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感受,通过写景抒发感慨。
首联“地炉药火晓初红,窈窕衡门径侧通。”描绘了诗人在冬晨醒来后的情景。地炉里的药火已经燃了许久,而天色还未完全亮起,火苗就像红色的火焰般跳动着。门前小路曲折通到远处,给人一种幽深宁静的感觉。这里的“窈窕”形容山路弯曲、深邃;“衡门”则是指简陋的门户。这两句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宁静祥和的田园景象,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颔联“虚落有时惊过虎,流云何意送飞鸿。”承接上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感受和理解。虚落的落叶偶尔会惊动过路的猛兽——老虎,而飘动的云彩似乎在有意无意之间,送来远方的飞鸿。这里的“过虎”指的是虚落的落叶随风飘落,有时可能会惊动过路的动物;“飞鸿”则是诗人想象中的大雁或信鸽,它们从天边飞来,象征着远方的思念和问候。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想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敬畏之情以及对自然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晚年生活平淡、内心空虚的状态。
颈联“黄牺已谢沟中梗,白鸟空翻木杪风。”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处环境的宁静与和谐。黄牺(祭祀用的牺牲)已经消失在沟壑之中,白鸟在空中翻滚翻腾,仿佛在欢快地舞蹈。这里的“沟中梗”指的是被抛弃的废物或无用之物;“木杪风”则是树枝上的风声。这两句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无奈。诗人曾经是一个有抱负、有追求的人,但如今却已经变得无所事事、无所追求。这种转变使得他在面对自然景物时,内心充满了感慨和失落。
尾联“为爱老农无一事,日随衣屦水西东。”则是诗人对自己生活状态的总结和反思。他热爱那些辛勤劳作的老农们,因为他们过着简单而又充实的生活,没有太多的杂事和烦扰。而诗人自己则每天随着衣着鞋子四处奔波,生活得如同流水般匆匆忙忙。这两句诗通过对老农们的赞美和对自己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简朴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和挣扎。他既渴望过上这样的生活,又害怕失去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这种矛盾和挣扎使得他在晚年的生活中感到迷茫和无助。然而,正是这种迷茫和无助促使他在晚年更加珍惜时光,努力寻找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意义。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述和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示了诗人晚年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感受。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审美情趣值得后人深思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