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光应逗古梅枝,声入虚窗一枕攲。
病叟岂堪沾湿早,闲人何限望晴时。
江山未息投戈恨,书剑空深铸砚悲。
漏尽鸡号犹不寐,诘朝元有野僧期。

注释

  1. 寒光应逗古梅枝:寒冷的月光映照着古老的梅树,仿佛是在点缀。
  2. 声入虚窗一枕攲:夜深人静的时候,窗外的风声和梅枝的声响似乎能透过窗户传入我的枕边,让我辗转难眠。
  3. 病叟岂堪沾湿早:我年事已高,身体多病,怎能经得起潮湿天气的侵扰?
  4. 闲人何限望晴时:像我这样悠闲自得的人,又有多少时刻能够看到晴朗的天空?
  5. 江山未息投戈恨:国家还没有平息战争的仇恨,我的心中依旧充满了悲愤。
  6. 书剑空深铸砚悲:手中的书和剑虽然已经沉甸甸地装满了书箱和剑鞘,但是心中的悲伤却难以用文字或剑锋来表达。
  7. 漏尽鸡号犹不寐,诘朝元有野僧期:深夜时分,直到鸡鸣报晓,我也未能入睡;早晨醒来时,又有一场山野中的禅僧相约。

译文与赏析

在这首诗中,作者以细腻的语言捕捉了雨夜的景象和内心感受,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对战争与和平、个人情感的反思。

  • 首联“寒光应逗古梅枝,声入虚窗一枕攲”: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夜景,月光下古梅枝影婆娑,伴随着窗外细微的自然之声进入梦中人的梦境。
  • “病叟岂堪沾湿早,闲人何限望晴时”:诗人感叹自己年纪已高,身体多病,对于潮湿的雨水更是难以忍受;同时,他感慨自己作为闲散之人,却无法享受到晴朗天气带来的惬意。
  • “江山未息投戈恨,书剑空深铸砚悲”: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未平的忧虑,以及对于手中书剑虽重但未能发挥实际作用的哀叹。
  • “漏尽鸡号犹不寐,诘朝元有野僧期”:深夜时分,直到鸡鸣报晓,诗人也未能入睡;早晨醒来时,又有一场山野中的禅僧相约。这一句反映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和心境,以及他对自然的向往和超脱。

赏析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思想内容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人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和情感使得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描写雨夜景色的诗歌,更是一部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人生哲学散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