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绵衫薄快春晴,橘酒微醺不作酲。
月上疏林堪散步,村娃何处斗歌声。
【解析】
“木绵衫薄快春晴”一句中,“木棉”是岭南的特产之一。“木棉衫薄”,点明时间、地点及气候特点;“快春晴”,说明诗人心情舒畅,喜悦满怀,为后文作铺垫。“橘酒微醺不作酲”一句中,“橘酒”,即以柑橘酿制的酒。《晋书·刘伶传》记载:“(刘伶)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可见刘伶嗜酒如命,且不避忌讳。因此,这里的“橘酒”应理解为“刘伶之酒”。诗人饮酒作乐,不觉微醺,但并不感到困倦,反而觉得神清气爽。“不作酲”三字表明了诗人的心境。“月上疏林堪散步”一句中,“月上”,即月亮高悬在高空。“疏林”,指稀疏的树林。诗人漫步于月光下的疏林之中,其情其景,令人陶醉。然而,诗人此时并没有停下脚步的意思,而是继续前行。“村娃何处斗歌声”一句中,“村娃”,指乡村里的孩子们。“斗”,即竞赛。此句意谓:村娃正在哪里与伙伴们进行唱歌比赛呢?诗人似乎想表达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答案】
①“木绵衫薄快春晴”:穿着木棉制成的单衣,感觉凉爽舒适,正是春日晴朗之时。②“橘酒微醺不作酲”:喝着用橘子酿制的酒,只觉得微醺,却一点也不觉得困倦。③“月上疏林堪散步”:月光下,稀疏的树林中的小路,让人心旷神怡。④“村娃何处斗歌声”:不知村里的小孩儿,正在哪里与伙伴们进行唱歌比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