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湘汉滥旌麾,棠茇谁云系去思。
石鼓山头清夜月,至今空照武侯祠。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题,要通读全诗,了解大意,结合诗句分析内容,并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即可。

“三年湘汉滥旌麾”,意思是说诗人已经三年没有在朝廷上为官,而如今被贬到湘州,这实在是枉费了他的一片忠心。诗人以“滥旌麾”自比,表明自己的仕途并不顺利,也表现了诗人的无奈与悲愤之情。

“棠柏谁云系去思”,意为:那棠树柏树啊谁能系住我的哀思?这句的意思是说,诗人在湘州的贬所生活,虽然生活清苦,但却无怨无悔。他思念的是家乡,是亲人,而不是自己。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无限眷恋之情。

“石鼓山头清夜月,至今空照武侯祠。”意思是说,在石鼓山上,当清朗的月光照在山头上时,那一轮明月依旧照耀着武侯祠,仿佛在提醒人们不要辜负了诸葛亮当年留下的功业。

【答案】

译文:

三年来我一直漂泊在湘水汉流之间,如今我又被贬到了湘州,真是枉费了我的一片忠诚之心。

那棵棠树柏树啊谁能系住我的哀思?我怀念的是我家乡的亲人,而不只是自己。我在湘州虽然清苦但并无怨言。

石鼓山下的夜晚十分明亮,月光如洗。它依然照亮着古老的武侯祠,仿佛是在告诫我们:不要忘记诸葛亮的丰功伟绩。

赏析:

这首诗是元稹在湘州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人以湘江边的石鼓山和武侯祠为背景,抒写了他对故乡的眷念。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前一句是说诗人被贬谪湘州,已三年,而今又遭遣放于边远的湘州。后一句说诗人虽然身处荒僻之地,但并未因此消沉,反而更加坚定了报效国家的决心。最后两句是诗人对武侯祠的感慨,表达了他对蜀汉名臣诸葛亮的崇敬之情。诗人借武侯祠之月光,抒发了自己不忘国仇的壮志豪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