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从方外得餐霞,似泛澄潭紫菊花。
肯为羊踪披露草,知君芳思浩无涯。
【注释】
丫山:在浙江绍兴。方外:佛教指与尘世隔绝的地方,此处以之代指隐居之地。餐霞:指饮茶。泛:浮游;荡漾。澄潭:清澈见底的湖泊。紫菊:即菊花,这里借指菊花盛开时。披露草:原意为露出地面的草,这里比喻人的思想言论暴露于世人之前。知君芳思浩无涯:意思是知道你对美好的事物的思念是无边无际的。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与友人在丫山相聚饮酒观菊后,以诗定情而作。此诗一、二两首写景言志,三、四两首抒情述怀,构思缜密,层次井然,风格清新自然。
首句“晚从方外得餐霞”,写自己到丫山之后,便开始领略那如仙境般的清雅之美,如同品尝了天上的流霞一般。这一句用意深长,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美好事物追求的向往。
第二句“似泛澄潭紫菊开”,则是进一步描绘了丫山的自然景观,将眼前的景物与紫菊联系起来,既写出了菊花的颜色,又表现出了菊花的香气,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第三句“肯为羊踪披露草”,则是诗人对于朋友的态度和期望的表达。他认为朋友应该像羊羔一样忠诚,将自己的内心和思想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同时,他也希望自己能够像菊花一样坚韧不拔,无论面对何种困难都能保持自己的本色。
末两句“知君芳思浩无涯,愿结同心共此生”,则是诗人对友情和未来的期待。他认为朋友之间的友谊是无边无际的,希望他们能够永远在一起,共同度过这美好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