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普庵主,号性空,汉州(今四川广汉)人。
住嘉兴府华亭寺。
为南岳下十四世,黄龙死心悟新禅师法嗣。
好吹铁笛,称铁笛禅师。
高宗建炎初,徐明反,肆意杀戮,妙普直诣贼所,民赖以全。
绍兴十二年卒,年七十二。
《嘉泰普灯录》卷一○、《五灯会元》卷一八有。
今录诗七首。
生卒年:1071-1142
妙普庵主,号性空,汉州(今四川广汉)人。
住嘉兴府华亭寺。
为南岳下十四世,黄龙死心悟新禅师法嗣。
好吹铁笛,称铁笛禅师。
高宗建炎初,徐明反,肆意杀戮,妙普直诣贼所,民赖以全。
绍兴十二年卒,年七十二。
《嘉泰普灯录》卷一○、《五灯会元》卷一八有。
今录诗七首。
生卒年:1071-1142
【诗句释义】: 1. 坐脱立亡,不若水葬。 - “坐脱”指死亡;“立亡”指活着死去。 - “不若”表示不如;“水葬”是一种将逝者遗体放入水中的葬礼方式。 - 整句诗的意思是:与其坐着等死,不如选择水葬。 2. 一省柴烧,二省开圹。 - “省”意为节省、节约;“柴烧”指的是烧柴取暖;“开圹”是指挖掘墓地。 - 整句诗的意思可能是:在节约柴火和保护土壤方面都不需要花费太多精力。 3. 撒手便行
【注释】: 1、心法双忘犹隔妄:意即心法(佛学中指修道的方法)双忘,仍然有分别,如同在妄想之中。犹,还。隔妄,隔绝妄念。 2、色尘不二尚余尘:意即色尘与不二(佛教术语,指一切事物都是平等的)二者之间尚有差别。 3、百鸟不来春又过:意即春天来了百鸟却不再归来了。 4、不知谁是住庵人:意即不知道谁是住在这里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山中,远离尘世纷扰,寄情山水之作。首句“心法双忘犹隔妄”
船子当年返故乡,没踪迹处妙难量。 真风遍寄知音者,铁笛横吹作散场。 注释:船子是禅宗临济宗的著名禅师,他曾经回到故乡,但已经没有了踪影,难以测量他的行踪。他的真风(即禅风)广泛地传播给知音的人(即禅宗弟子),他用铁笛横吹作为结束这场辩论的收场。 赏析:这首诗是船子的诗,描述了船子回归故乡的情景。诗人通过船子的行踪和真风的传播来表达禅宗思想的深远影响。诗中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
【注释】警众三首 其二:指诗人在诗中表达出自己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对佛学思想的向往。未透祖师关棙子:意谓未能领悟佛家祖师的深奥教义,但仍需存心着意,以期有所悟得。便宜:指佛教禅宗所主张的顿悟法门。 不耕而食不蚕衣,物外清闲适圣时。 译文:不必劳作也能得到食物和衣服,生活在物欲之外,过着清净悠闲的生活,这正与圣人之道相合。 注释:指诗人虽无田园之业,却能衣食无忧,过一种超然物外、清静悠闲的生活。
注释:不要在十二时中停留工作,穷尽之后还是穷尽。直到彻底理解了无穷的真谛,才能够踏倒须弥山第一座山峰。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真理的探求和追求精神境界的渴望。诗中“十二时中莫住工”指的是不要在世俗生活中停滞不前,而是要时刻保持清醒和奋斗的精神;“穷来穷去到无穷”则表达了对知识、真理的不懈探索,即使穷尽一生也无止境;最后“直须洞彻无穷底,踏倒须弥第一峰”则是对真理的彻底理解和领悟
注释1: 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学道之人如同守卫城门一样,要时刻保持警惕,防止六种邪恶力量的侵扰。 注释2: 中军主将能行令,不动干戈致太平。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有一位中军的将领能够下达命令,不用刀剑就能使天下太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理想的治理状态,即通过道德修养和智慧来治理国家,而不是依靠武力。诗人以守城的比喻,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注释:遭遇乱世,我宁愿像快刀一样斩断一切。如今正是抓住时机,便请一刀两段。 赏析:此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表达了作者面对乱局的决心,他宁愿选择在乱世中自尽,也不愿苟活于乱世之中。这种决然的态度和坚定的信念,让人感到深深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