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法双忘犹隔妄,色尘不二尚馀尘。
百鸟不来春又过,不知谁是住庵人。

【注释】:

1、心法双忘犹隔妄:意即心法(佛学中指修道的方法)双忘,仍然有分别,如同在妄想之中。犹,还。隔妄,隔绝妄念。

2、色尘不二尚余尘:意即色尘与不二(佛教术语,指一切事物都是平等的)二者之间尚有差别。

3、百鸟不来春又过:意即春天来了百鸟却不再归来了。

4、不知谁是住庵人:意即不知道谁是住在这里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山中,远离尘世纷扰,寄情山水之作。首句“心法双忘犹隔妄”,描绘了一个禅僧在修行时的状态,他虽已达到心法双忘的境界,但内心仍存着分别之心,仿佛隔开了妄想的世界。次句“色尘不二尚余尘”,则是进一步表达了禅宗对于色相和空性的辩证关系,认为色尘并不等同于空性,仍有余留的痕迹。这两句诗既展现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生活的超脱态度。

第三句“百鸟不来春又过”,则以春天的景象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春天来了,百鸟欢鸣,生机勃勃,然而春天的短暂却让人感到生命的脆弱。这一句诗既有对春天美好景色的赞美,又有对生命短暂的无奈感叹。

最后一句“不知谁是住庵人”,则以一个设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归宿的迷茫。他不知道谁是真正住在这个小庵里的那个人,也许是他自己,也许是别人,也许是万物生灵中的某一个,或者是虚无中的某个存在。这一句诗既是对人生哲理的探讨,也是对自身心境的抒发。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理解以及对现实生活的超脱态度。同时,诗中蕴含着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人生归宿的探索,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