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业随烟烬,浮生类转蓬。
清风一林竹,明月几株松。
村北偏担岭,溪南卓笔峰。
老亲垂九十,小子亦成翁。
寓居偶书
旧业随烟烬,浮生类转蓬。
清风一林竹,明月几株松。
村北偏担岭,溪南卓笔峰。
老亲垂九十,小子亦成翁。
释义:
旧日的产业如今已化为尘埃(随风而逝),我的生命也像那随风飘荡的蓬草。
微风轻拂下,竹林一片翠绿,月色皎洁之下,数株松树显得格外挺拔。
村庄北面有座山,名为“偏担岭”,溪流南面有座山峰,名为“卓笔峰”。
年迈的父母都已高寿,我的小儿子也已长大成人,成为了一名老者。
赏析:
此诗为诗人晚年隐居生活的写照,反映了他对世事的超脱和对自然的热爱。
首句“旧业随烟烬,浮生类转蓬”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过去事业的回顾与感慨。他意识到,曾经的事业如烟般消散,生命也如同随风漂泊的蓬草,无常而短暂。这种认识让他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也更加坚定了他远离尘世的决心。
第二句“清风一林竹,明月几株松”则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他看到竹林中清风拂过,松树上明月高悬,这些自然景观给他的生活带来了宁静和美好。同时,这也反映出诗人在隐居生活中追求心灵自由和宁静的生活态度。
接下来的三句“村北偏担岭,溪南卓笔峰”进一步描绘了诗人隐居生活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他居住在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周围环绕着山峦和溪流,环境清幽。这种独特的生活环境使他能够更好地享受大自然的馈赠,也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最后两句“老亲垂九十,小子亦成翁”则表达了诗人对家庭亲情的珍视。他看到父母虽然年纪已高,但依然健康长寿;而他的小儿子也已经长大成人,成为了一名老者。这种家庭的变化让诗人感慨万分,同时也让他更加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时光。
此诗通过描绘诗人隐居生活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及其与家庭的关系,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态度和情感。他既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宁静,又重视家庭亲情的维系和传承。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使得他的诗歌具有深刻的内涵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