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冷风凉秋渐深,塞天犹系白头吟。
已知忧国非吾事,有感还余恻恻心。

【注释】

①十咏:即《秋日十首》,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

②露冷风凉:形容秋天的天气。

③塞天:指边塞之地,这里泛指北方。

④白头吟:指乐府旧题《白头吟》,相传为卓文君所做,内容为“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⑤已知忧国非吾事:意为我已经知道,忧虑国家不是我的事情。

⑥有感:有所感触,有所思考。

⑦恻恻心:形容内心痛苦、悲切的心情。

【赏析】

此诗以秋风起于塞外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忧国之志和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关怀。

首联“露冷风凉秋渐深”,描绘出秋风瑟瑟、草木凋零的景象。“秋”字点明季节,“深”字表明时间之长远。诗人用“露冷”和“风凉”两个形容词来描写秋日的气候特征,既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秋季的自然风貌,又烘托出了秋日的凄凉氛围。

颔联“塞天犹系白头吟”,则是诗人对国家现状的深刻反思和担忧。这里的“塞天”指的是边疆地区,而“白头吟”则是指历史上那些为国家献身的忠臣们,他们为了国家的安宁,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诗人通过这样的对比,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注和担忧之情。

颈联“已知忧国非吾事”,诗人明确表示自己已经认识到忧虑国家并非自己的职责所在。这里的“知”字表现出了诗人的理智和清醒。他明白,作为一个普通人,无法承担起挽救国家的重任,因此应该放下这份重担。

尾联“有感还余恻恻心”,则是诗人对于国家未来的深切期盼。这里的“有感”指的是有所感触,有所思考;“恻恻心”则是指内心的痛苦和悲伤之情。诗人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未来的担忧和期待。他认为,虽然自己无法改变国家的命运,但仍然应该为国家的未来着想,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深沉。诗人通过对秋日景象的描绘以及内心的感慨,展现了自己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深深忧虑和关爱之情。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正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之一,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