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风光一片秋,刘郎家在海东头。
祇应浮海乘桴去,尔合从予鲁仲由。
注释
刘郎莲峰子:即刘莲峰,作者自谓。
求予书:求写诗。
予援笔漫兴:我拿起笔随便写下。漫:随意。
飘然:轻捷的样子。
东海之滨:指海边,泛指天涯。
四海风光一片秋:四海风和日丽的景象。
刘郎家在海东头:指刘莲峰家住在海边的东部。
祇应浮海乘桴去:衹应当乘船浮海而去。
尔合从予鲁仲由:你应当跟随我鲁仲连(鲁仲连是战国时赵国平原君门客,以智勇著称)。
赏析
这首诗作于作者赴杭州任通判期间,其时作者正在西湖之畔,他眺望湖上景色,感慨万千,遂有《西江月》词作。这首词中,他以刘莲峰自比,抒发了壮志未酬的愤懑情绪,表达了他希望像鲁仲连那样,能够施展才华,报效朝廷的雄心壮志。
首句“刘郎莲峰子”,即刘莲峰自称,表明自己的身份。次句“求予书”,表示作者愿意为刘莲峰题写诗词。第三句“予援笔漫兴飘然于东海之滨矣”,表明自己已经挥笔写下了一首咏叹大海、表达壮志的词章,并且已经飘然来到海边。第四句“四海风光一片秋”,则描绘了自己所看到的广阔而美丽的海滨景致。第五句“刘郎家在海东头”,则表明刘莲峰家的所在地是在海的东边。第六句“祇应浮海乘桴去”,则是说只有像鲁仲连那样的人才有资格浮海而往。末句“尔合从予鲁仲由”,则是说刘莲峰应该跟随自己的志向,像鲁仲连一样去为国家效力。整首词表达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