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断摩挲延祐碑,甘泉石下岂人为。
祇应题复甘泉洞,笑共山灵一语之。
【注释】
延祐残碑:指南宋诗人陆游的《甘泉洞题名记》中,将甘泉亭改名为“甘泉洞”,在甘泉石上刻有摩挲痕迹的一块石。
甘泉石下:指甘泉石,即甘泉洞。
岂人为:难道是人为吗?
祇应:只是应该;只应当。
题复:题名,题刻。
山灵:山神。
之:代词,指前面提到的山神。
【赏析】
这首七言律诗,首句点明题咏对象和时间背景;颔联写诗人对甘泉亭、甘泉洞的命名经过及其命名的原因;颈联则抒发了诗人对此的感慨之情;尾联表达了诗人对山神的敬仰之情。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
此诗以“据延祐残碑复名甘泉洞亭曰甘泉亭”一句起兴,说明诗人之所以写下这首诗,是因为看到了南宋诗人陆游《甘泉洞题名记》中的一则记载,说南宋孝宗淳熙年间,为了纪念陆游曾题名于甘泉洞旁,于是将甘泉亭改称为甘泉洞,并在甘泉石上留下了摩挲痕迹。而诗人自己却认为,这完全是人为之作,与山神无关。因此,他不禁要发问:“岂为人耶?”(难道这是人为的吗?)诗人认为,甘泉亭、甘泉洞的名字是人为地加上去的,与山神毫无关系。那么,为何不应当在甘泉石上留下摩挲痕迹呢?诗人认为,只有当山神来过这里时,才可能在上面留下摩挲的痕迹。所以,诗人只能苦笑地说:“祇应题复。”(只是应该题名恢复)。这一“笑”字,既表明了诗人对于这种“人化”现象的不屑一顾,也反映了他对这种“人为”现象的无奈与讥讽。
就在诗人感叹不已的时候,他突然发现,在甘泉石上,竟然留下了摩挲痕迹。这不禁让他大吃一惊,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在他看来,既然甘泉亭、甘泉洞的名字是人为地加上去的,又怎么会有人在这里留下摩挲的痕迹呢?然而,仔细一看,他发现这摩挲痕迹竟是如此逼真,以至于让人难以分辨真假。这一发现,让诗人感到无比惊讶,同时也让他对山神的神奇之处产生了深深的敬畏之情。
于是,诗人在诗的最后一句中写道:“笑共山灵一语之。”意思是说,看到这样的摩挲痕迹,我忍不住要大笑一声,因为我觉得这简直是太可笑了,就像是山神在和我开个玩笑一样。然而,他又觉得这种笑是一种亵渎,毕竟山神可是神灵啊!所以他又说:“之”指代前面提到的山神。也就是说,虽然诗人觉得很好笑,但同时又觉得这是一种亵渎,因为他觉得这种笑是对山神神灵的一种亵渎。因此,他只好把这种笑声收住,不再发出声音。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在南宋时期,当时甘泉亭、甘泉洞已经成为人们游玩的胜地,而陆游也曾在这里题过名。因此,诗人在诗中对陆游进行了讽刺,认为他的这种行为是可笑而又可耻的。同时,他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于山神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