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龄,原名房玄龄,唐代诗人,生于公元579,卒于公元648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一说名乔,字玄龄,另一说名玄龄,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临淄)人。
唐朝初年名相、政治家,隋朝泾阳令房彦谦之子。
善诗能文,博览经史。
十八岁,举进士出身,授羽骑尉、隰城县尉。
晋阳起兵后,投靠秦王李世民后,积极出谋划策,典管书记,选拔人才,成为秦王府得力谋士之一。
武德九年(626年),谋划玄武门之变,随同杜如晦等五人居于首功。
唐太宗即位后,拜中书令,封邢国公,负责综理朝政,兼修国史、编纂《晋书》。
执政期间,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处事果断,并称“房谋杜断”,成为良相典范。
迁尚书左仆射、司空,封梁国公,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病逝,追赠太尉,谥号文昭,配享太宗庙廷,陪葬昭陵。
房玄龄在随秦王李世民(唐太宗)征战时,凡王府书檄,驻马即成,言简意尽,不需起草。
曾被招为“十八学士”之一。
李世民即位,封为梁国公,官任中书令、尚书左仆射、司空等职,总领百司,执掌政务达二十年。
参与制定典章制度,主持律令、格敕的修订,监修国史,又曾与魏徵同修唐礼;调整政府机构,省并中央官员;善于用人,不求备取人,也不问贵贱,随材授任;恪守职责,不自居功。
同时负责国史馆,先后监修成《高祖实录》、《太宗实录》、《晋书》。
后世以他和杜如晦为良相的典范,合称“房、杜”。
生卒年:579-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