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离草莽得登堂,贤主恩优念不忘。
饱食瓮城常养锐,怒临沙堑敢摧强。
敌声夜振须仍奋,壮气秋高齿渐长。
眼底孽馀平剪后,功成谁复论青黄。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贾岛(779-843),字阆仙,一作浪仙,范阳(今北京西南)人,唐代诗人。早年出家为僧,后受具足戒,唐宪宗时还俗参加科举考试,但累举不中第,困于樊笼二十载,一生潦倒。由于生活困窘,晚年好佛,并作有《诗格》三卷传世。他的诗作数量不多,大都清奇俊秀,多写自然景物和自己的思想感受,以五言律诗为最出色。
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自离草莽得登堂,贤主恩优念不忘。
饱食瓮城常养锐,怒临沙堑敢摧强。
敌声夜振须仍奋,壮气秋高齿渐长。
眼底孽馀平剪后,功成谁复论青黄。
自离草莽得登堂 - 自离开荒废之地,得到提升到朝廷之中。草莽:指荒废之地或隐居的生活。
贤主恩优念不忘 - 受到贤明君主的赏识,感激之情难以忘记。恩优:恩情和优待。念不忘:记在心上,不能忘怀。
饱食瓮城常养锐 - 常常饱餐一顿,养精蓄锐。瓮城:古时的瓮城,是一种圆形的城楼。养锐:积蓄力量。
怒临沙堑敢摧强 - 怒气冲冲地来到沙地上,敢于摧毁强大的敌人。摧强:摧毁强大的敌人。
敌声夜振须仍奋,壮气秋高齿渐长 - 敌人的声音在夜晚响起,必须振奋精神;壮志豪情随着秋天的到来而增长。声振:声音响亮,表示敌人的力量强大。振:振动、震动。须已奋:必须振奋精神。壮气:豪迈的气质。
眼底孽馀平剪后,功成谁复论青黄 - 眼中看到的敌人残余被全部消灭了,功成名就之后,又有谁能去计较那些功劳是白的还是黑的?孽馀:残余的敌人。平剪后:全部消灭。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斗蟋蟀的场景,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愤懑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他独特的诗歌风格和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