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兴思登江上台,天风吹送片帆来。
青山十里无多地,白浪千层绝点埃。
楼观真从云里出,画图疑是镜中开。
何如得谢樊笼去,判取吟身混草莱。

【注释】

①江台:即金山。②天风:指江上的顺风。③片帆:一叶小舟。④地:尘世,人间。⑤真从:仿佛。⑥画图:指山水画。⑦谢樊笼:比喻摆脱束缚、得到自由。⑧判取:任凭。⑨吟身:诗人的身心。⑩草莱:野草。

【赏析】

《和于京兆景瞻金山八诗》,是李白在天宝三年(744)春,由洛阳前往江宁(今南京),途经金陵时所作。此诗为第三首。这首诗是一首咏物抒怀的七言绝句。全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情景相融,浑然一体。

“乘兴思登江台上,天风吹送片帆来”,诗人乘船来到江边,看到天风浩荡,吹送着一叶小舟驶向远方。这里,诗人用“乘兴”二字,点明此次游览是乘兴而来,兴致勃勃;“天风吹送片帆来”一句,又描绘出一幅风急浪高,舟行如飞的画面。

“青山十里无多地,白浪千层绝点埃”,这是第二句,诗人继续描写眼前的景色。他放眼望去,只见远处连绵不断的青山在万顷波涛中若隐若现,似乎没有尽头。这两句,既写出了江山的壮美,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豪情壮志。

“楼观真从云里出,画图疑是镜中开”,第三句,诗人的视线转向了江边的高楼,它仿佛是从云雾中升腾出来的,令人惊叹不已。而那美丽的山水画,更是让人感到像是一面镜子倒映着天空的景象一样。

“何如得谢樊笼去,判取吟身混草莱”,末句,诗人以反问的语气发出了感慨。他羡慕那些脱离樊笼束缚、得到自由的人们,希望有一天能像他们那样,完全融入大自然之中,与野草一同生长。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描绘眼前景色,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展现了他的才华与抱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