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烛照兰房,忽见明月光。
灭烛延明月,月光照朔方。

【注释】

子夜:古代对夜间的通称。兰房:指女子的居室,也即闺房。灭烛:熄灭灯火。延:引、取。月光照朔方:意为月色照亮了北方之地。朔方:古人对北方地区的称呼。

【赏析】

此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子夜四时歌》之一。全诗通过描写室内室外的明月,来表现诗人在月下思念故乡的情感。

首句写室内,“秉烛”,点明时间与环境;“照兰房”,说明室内有灯光;“忽见明月光”,写室内突然亮起月光,表明诗人在室内,同时写出了月光之明亮。第二句写室外,“灭烛”,写室外没有灯光,说明室外是黑夜,同时暗示出诗人是在室内观景。“延明月”,写室内的人在室外观赏明月,同时也表现出诗人观月时的兴奋之情。“月光照朔方”,写室外的明月照射着遥远的北方大地,表明诗人观月之所见。最后两句是全诗的关键,也是全诗的主旨所在。从“灭烛”、“延”二字可以看出,诗人在室内,他之所以观月,是因为室内有灯。而当他看到明亮的月光时,就想到室外的月亮。由于室内外光线对比,使他更感到室外的月亮比室内的要大得多、亮得多。因此,诗人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月光照朔方。”

本诗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写了月下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