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我当筵两忽雷,刘郎古意抱琼瑰。
摩挲别动兴亡感,曾奏唐宫法曲来。
【注释】忽雷:古乐器名。唐乐中用大、小二忽雷,为十二笛的一种。
参议:官名。宋代置,掌议论政事及举荐人才之事。
刘郎:指作者自指。
别动兴亡感:引起对兴亡的感慨。
法曲:古代汉乐舞之一,唐代时盛行。
【赏析】此诗是宋人刘克庄于淳祐六年(公元1246年)所作,是一首咏物抒怀诗。诗人以“忽雷”喻指大小二忽雷,又以“琼瑰”形容其形制,将二忽雷比作古乐中之大、小二忽雷,并以此象征了作者所要表达的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首句“示我当筵两忽雷”中的“示”字,意指“给”,是说诗人在宴会上看到了这两件乐器。“两忽雷”即大小二忽雷,是唐代宫中的乐器之一,属于十二笛中的大、小二忽雷,也是当时最流行的乐器。
“刘郎古意抱琼瑰”这句是说,作者看到大小二忽雷后,联想到了汉代著名的音乐家刘安,他曾经制作过大、小二忽雷,并曾奏过一曲《明君》,这首乐曲后来就传到了日本。而如今,刘安已经不在人世,他的古意只能被后人抱持着,而那琼瑰般的大、小二忽雷也就成了历史的见证者。
“摩挲别动兴亡感,曾奏唐宫法曲来”两句是诗人对大、小二忽雷的进一步描绘。他用手摩挲着大小二忽雷的外表,心中涌起了一股对兴亡之感。他回忆起当年在唐宫中演奏法曲的情景,那时的音乐是如此地美妙动人。然而今天,这种美好的音乐已经成为了过去,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
这首诗通过咏物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关切之情。他通过对大小二忽雷的描绘和对昔日演奏法曲的回忆,抒发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