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樵(约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可之(《文献通考》作隐之,此从新唐书艺文志注),关东人。
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
晚年寓居遂州方义县,并葬于方义县长乐山。
唐宣宗大中九年(公元855年)登进士第,官至中书舍人。
广明初,(公元880年)黄巢入长安。
樵随僖宗奔赴歧陇,授职方郎中,上柱国,赐紫金鱼袋。
樵尝删择所作,得三十五篇,为《经维集》三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所做古文,刻意求新,自称是韩愈的四传弟子。
生卒年:?-?
孙樵(约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可之(《文献通考》作隐之,此从新唐书艺文志注),关东人。
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
晚年寓居遂州方义县,并葬于方义县长乐山。
唐宣宗大中九年(公元855年)登进士第,官至中书舍人。
广明初,(公元880年)黄巢入长安。
樵随僖宗奔赴歧陇,授职方郎中,上柱国,赐紫金鱼袋。
樵尝删择所作,得三十五篇,为《经维集》三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所做古文,刻意求新,自称是韩愈的四传弟子。
生卒年:?-?
有史官在出自《书何易于》,有史官在的作者是:孙樵。 有史官在是唐代诗人孙樵的作品,风格是:文。 有史官在的释义是:有史官在:指有负责记录历史的史官在场。 有史官在是唐代诗人孙樵的作品,风格是:文。 有史官在的拼音读音是:yǒu shǐ guān zài。 有史官在是《书何易于》的第123句。 有史官在的上半句是:必有得于死者。 有史官在的全句是:樵以为当世在上位者,皆知求才为切。至于缓急补吏
必有得于死者出自《书何易于》,必有得于死者的作者是:孙樵。 必有得于死者是唐代诗人孙樵的作品,风格是:文。 必有得于死者的释义是:“必有得于死者”的释义是:死者必有获得的东西。这里可能指的是死者在生前未得到的东西,死后可能会得到。 必有得于死者是唐代诗人孙樵的作品,风格是:文。 必有得于死者的拼音读音是:bì yǒu dé yú sǐ zhě。 必有得于死者是《书何易于》的第122句。
使何易于不有得于生出自《书何易于》,使何易于不有得于生的作者是:孙樵。 使何易于不有得于生是唐代诗人孙樵的作品,风格是:文。 使何易于不有得于生的释义是:使何易于不有得于生:使何易于不得安宁地生活。 使何易于不有得于生是唐代诗人孙樵的作品,风格是:文。 使何易于不有得于生的拼音读音是:shǐ hé yì yú bù yǒu dé yú shēng。 使何易于不有得于生是《书何易于》的第121句。
继而言之出自《书何易于》,继而言之的作者是:孙樵。 继而言之是唐代诗人孙樵的作品,风格是:文。 继而言之的释义是:继而言之:接着说。 继而言之是唐代诗人孙樵的作品,风格是:文。 继而言之的拼音读音是:jì ér yán zhī。 继而言之是《书何易于》的第120句。 继而言之的上半句是:知者何人哉。 继而言之的下半句是:使何易于不有得于生。 继而言之的全句是:樵以为当世在上位者,皆知求才为切
知者何人哉出自《书何易于》,知者何人哉的作者是:孙樵。 知者何人哉是唐代诗人孙樵的作品,风格是:文。 知者何人哉的释义是:“知者何人哉”意为:谁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呢? 知者何人哉是唐代诗人孙樵的作品,风格是:文。 知者何人哉的拼音读音是:zhī zhě hé rén zāi。 知者何人哉是《书何易于》的第119句。 知者何人哉的上半句是:及其有之。 知者何人哉的下半句是:继而言之。
及其有之出自《书何易于》,及其有之的作者是:孙樵。 及其有之是唐代诗人孙樵的作品,风格是:文。 及其有之的释义是:及其有之:指这样的事情已经存在了。 及其有之是唐代诗人孙樵的作品,风格是:文。 及其有之的拼音读音是:jí qí yǒu zhī。 及其有之是《书何易于》的第118句。 及其有之的上半句是:则曰吾患无以塞诏。 及其有之的下半句是:知者何人哉。 及其有之的全句是:樵以为当世在上位者
则曰吾患无以塞诏出自《书何易于》,则曰吾患无以塞诏的作者是:孙樵。 则曰吾患无以塞诏是唐代诗人孙樵的作品,风格是:文。 则曰吾患无以塞诏的释义是:此句意为:便说“我忧虑的是没有办法来塞住皇帝的诏书”。 则曰吾患无以塞诏是唐代诗人孙樵的作品,风格是:文。 则曰吾患无以塞诏的拼音读音是:zé yuē wú huàn wú yǐ sāi zhào。 则曰吾患无以塞诏是《书何易于》的第117句。
膺命举贤出自《书何易于》,膺命举贤的作者是:孙樵。 膺命举贤是唐代诗人孙樵的作品,风格是:文。 膺命举贤的释义是:膺命举贤:接受命令选拔贤才。膺:担当;举:推举。 膺命举贤是唐代诗人孙樵的作品,风格是:文。 膺命举贤的拼音读音是:yīng mìng jǔ xián。 膺命举贤是《书何易于》的第116句。 膺命举贤的上半句是:则曰吾患无以共治。 膺命举贤的下半句是:则曰吾患无以塞诏。
则曰吾患无以共治出自《书何易于》,则曰吾患无以共治的作者是:孙樵。 则曰吾患无以共治是唐代诗人孙樵的作品,风格是:文。 则曰吾患无以共治的释义是:则曰吾患无以共治:意思是说,我担心没有办法和大家一起治理好国家。 则曰吾患无以共治是唐代诗人孙樵的作品,风格是:文。 则曰吾患无以共治的拼音读音是:zé yuē wú huàn wú yǐ gòng zhì。 则曰吾患无以共治是《书何易于》的第115句
至于缓急补吏出自《书何易于》,至于缓急补吏的作者是:孙樵。 至于缓急补吏是唐代诗人孙樵的作品,风格是:文。 至于缓急补吏的释义是:至于缓急补吏:指根据情况的缓急程度来补充或更换官员。 至于缓急补吏是唐代诗人孙樵的作品,风格是:文。 至于缓急补吏的拼音读音是:zhì yú huǎn jí bǔ lì。 至于缓急补吏是《书何易于》的第114句。 至于缓急补吏的上半句是:皆知求才为切。
李涛,字养源,临川(今江西抚州)人。 与宁宗开禧元年(一二○五)进士范应铃(西堂)子在舆有交,当亦生活于宁宗时。 著作已佚,仅《南宋六十家小集》中存《蒙泉诗稿》。 李涛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为底本,编为一卷。 生卒年:?-
孙樵(约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可之(《文献通考》作隐之,此从新唐书艺文志注),关东人。 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 晚年寓居遂州方义县,并葬于方义县长乐山。 唐宣宗大中九年(公元855年)登进士第,官至中书舍人。 广明初,(公元880年)黄巢入长安。 樵随僖宗奔赴歧陇,授职方郎中,上柱国,赐紫金鱼袋。 樵尝删择所作,得三十五篇,为《经维集》三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清江南华亭人,字孝修,号鹤沙,生卒年不详。 出生于天主教世家,母为徐光启孙女,圣名甘第大。 许缵曾受其母影响,一岁时徐光启将其抱至天主堂受洗,圣名巴西略。 顺治六年己丑(公元1649年)中进士,不再供奉天主,未久蓄妾。 顺治末年,出任川东道。 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任云南按察使,有同官谓其曰:「老先生既不远迎夫人,又不娶一伴侣,似此寂寥,沽名太甚」。 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