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觉哉是现代诗人,被誉为“新中国法治奠基人”。他以诗言志、以诗化人,通过诗词记录了自己探索和实践法治建设的心路历程。以下是具体分析:

  1. 早年经历
  • 早年求学:谢觉哉早年考中晚清秀才,曾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任教。1905年,他参加科举考试,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 五四运动:1918年至1919年,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谢觉哉积极参与了五四运动,这一行动不仅体现了他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也展示了他对国家未来的期望。
  1. 政治生涯
  • 加入共产党:1921年,谢觉哉加入了新民学会,一年后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他在第一次大革命时期和大革命失败后的一段时期里,主要从事党的宣传教育工作,并在湖北、上海及湘鄂西苏区担任相关职务。
  • 长征时期的活动:1933年4月,谢觉哉参与中央苏区的长征活动,并先后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秘书长及内务部长等职。在此期间,他还参与了起草劳动法、土地法等重要法令和条例的制定。
  •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随中央红军转移到河北平山,继续从事法律工作。
  • 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随着《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谢觉哉随中央法委会转移到山西临县。当时正值春耕时节,本应看到农忙景象,但却面临出长城口号、塞外春寒景物荒的艰苦环境。
  1. 创作特点
  • 以法治为主题:谢觉哉在开展法治建设过程中,多以诗言志、以诗化人。他的一些诗词记录了自己在探索和实践法治建设的心路历程。
  • 反映人民疾苦:许多诗词反映了群众的困难、意见和诉求,将他们放在立法工作的重要位置上。
  • 注重民生问题:在创作中,谢觉哉始终将群众的困苦视为法治建设的重要方面。
  • 关注社会动态:他的诗词不仅关注法律本身,还关注社会动态,如1948年的《重读<沁园春·雪>》,表达了对党和国家未来的期望。
  1. 个人品质
  • 为民为国:作为一位共产党员,谢觉哉把为人民服务当作自己的终身职责,他多次表示自己当的是共产党的官,就是为人民服务的“长工”。
  • 谦逊低调:谢觉哉的诗词简洁朴实,却蕴含深厚的法治思想。他给儿子的信中的语言虽不华丽,但意义深远。
  • 坚持原则: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他都坚持党的原则和政策,即使在长征期间也不忘宣传党的声音。

谢觉哉是一位具有深厚法治思想、卓越政治才能、崇高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现代诗人。他的作品不仅是艺术创作的结晶,更是对时代精神的深刻反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