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里传神大是难,依然问字影珊珊。
残脂剩墨都憔悴,不独芭蕉不忍看。

【注释】

芝楣:美玉。蕉窗问字:指王羲之《兰亭序》中的“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一句。甲申,即甲辰年,唐穆宗的年号。珊珊(shān shān):形容声音悠扬、婉转。

残脂剩馥(fù)都憔悴:意指书法作品经过岁月的侵蚀,已变得残破不全,墨色也变得暗淡无光。

芭蕉不忍看:芭蕉是古代文人常写意的对象,因为“芭蕉叶大,有风则声如雨”所以古人称其为无情之物,而此处用芭蕉来形容对残破书法的惋惜与哀怜之情。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咏古赞今的手法,赞美了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全诗以“画”起首,接着以“问”作结,层次分明,结构严谨,意境深远。

第一句“画里传神大是难”,首先指出了书法艺术的特点——传神,这是它最吸引人之处。这里的“传神”指的是书法作品中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风貌,能够使读者产生共鸣。而要达到这种境界却非常难,需要高超的艺术修养和深厚的功力。

第二句“依然问字影珊珊”,进一步描绘了书法作品的美感。这里所说的“字影”是指书法作品中的线条和笔画,它们如同水中的影子一样,摇曳生姿、婀娜多姿。而“珊珊”(shān shān),则是形容这些影子在水中摇曳的声音,听起来就像是芭蕉叶被风吹动的声音,给人一种宁静、优美的感觉。这两句通过对书法作品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之情。

第三句“残脂剩墨都憔悴”,这句诗的意思是说,经过岁月的侵蚀,那些曾经辉煌的书法作品已经变得残破不全,墨色也显得暗淡无光。这既反映了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体现了人们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担忧。同时,这句话还暗示了作者对书法艺术的珍视和保护意识,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得以传承下去,不被时间所侵蚀。

最后一句“不独芭蕉不忍看”,这是全诗的总结性句子。在这里,诗人将目光转向了芭蕉叶这一形象。芭蕉叶虽然美丽动人,但它却是无情之物,总是随着风雨的变化而变化。而作者在这里用芭蕉叶来形容对残破书法的惋惜与哀怜之情,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深深眷恋和敬仰之情。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展现了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又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