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弟列门墙,与同学七十人,君子六千人,争欲黄金铸范蠡;
维公系宗社,合洞庭八百里,瀛海九万里,同以彩丝招屈原。
【注释】挽张百熙联:指《挽张文忠公》一诗,有兄弟二人并列门墙,与同学七人,君子六千人,争欲黄金铸范蠡;维公系宗社,合洞庭八百里,瀛海九万里,同以彩丝招屈原。
【赏析】“有弟列门墙,与同学七十人,君子六千人,争欲黄金铸范蠡”,这四句是全诗的开头,用典丰富,气势恢宏。诗人把弟弟与自己一起并称为“君子”,表明了他们志趣相投、志同道合的关系。而对门下的七十位同学,则用“与同学七十人”来概括。这七十个人都是当时的青年才俊,他们和作者一样,都是忧国忧民的热血青年。在诗人看来,这七十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就是“君子”。而在这七十个君子中,最突出的就是作者的两位兄长和张之洞。所以诗人说:这些君子们(指七十位同学)都争着要用自己的黄金去铸造一位像春秋时越国的范蠡那样的能辅佐君王成就大业的大政治家,可见他们的理想多么高远!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典故,既表现了当时士子的抱负和理想,又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敬佩之情。
“维公系宗社,合洞庭八百里,瀛海九万里,同以彩丝招屈原。”这四句诗的意思是:您(张之洞)是皇上的重臣、国家柱石,您的家事(张之洞的家事)就像洞庭湖那么大,你的家事(张之洞的家事)就像大海那么宽广。因此,我们大家都想通过一根彩色的细丝把你从远方召唤回来,回到我们的身边来。这四句诗中,“洞庭八百里”和“瀛海九万里”,分别指的是洞庭湖和渤海,这是两个具体的地名。但这里的洞庭和渤海,只是用来比喻张之洞的家事和事业的规模之大。而“同以彩丝招屈原”,则是化用屈原的故事。据说屈原被贬之后,楚王想派人去把他接回都城,于是派人带着五彩丝线去请他。屈原回来后,便用五彩丝线缠在孩子们身上,让他们免受鱼咬,后来人们就把每年的五月五日定为端午节。所以诗人说:“同以彩丝招屈原”,意思是说:我们都希望你能够像屈原当年那样,回到我们的身边来,共同度过这个端午节。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八句,但却把作者和他的兄长比为春秋时期的范蠡和屈原,把七十位同学比作七十位君子,把他们的理想比作洞庭湖和渤海。这样,诗人就把自己对兄长和同学们的一片赤诚之心,全部凝聚在了这短短的诗句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