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到从容能合度;路当偪侧敢依人。
注释:事情到了从容不迫的程度,就能与人和睦相处;当处境逼仄危险的时候,也敢于依靠他人。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抒怀之作。作者通过描写“集字联”,表现了人生哲理,即处世待人要能从容自如,当危难时要敢于求助他人,这样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事到从容能合度;路当偪侧敢依人。
注释:事情到了从容不迫的程度,就能与人和睦相处;当处境逼仄危险的时候,也敢于依靠他人。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抒怀之作。作者通过描写“集字联”,表现了人生哲理,即处世待人要能从容自如,当危难时要敢于求助他人,这样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注释】 集字联:用字组成对偶的句子。 特立独行:行为超脱世俗,不随俗流。 有如此:指有这种品格和才能的人。 进德修业:指修养德性、从事学业。 须及时:必须抓紧时机。 【赏析】 “集字联”是楹联中的一种形式,即用字组成对偶的句子,要求上下句字数相等,平仄相对,音调和谐。此题上联为“特立独行”,下联为“进德修业”,两联均为四字,且均以名词为主,结构整齐,对仗工整,音调和谐,十分符合对联的基本要求。
【注】: 万里桥:成都的一座古桥。 宅:家,指杜甫的故居。 百花潭:成都市的一个地名。 庄:别墅,指杜甫的草堂。 赏析: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作中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关怀,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的住所——草堂附近看到的景象,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厚感情。 首句“万里桥西宅”,描述了杜甫的住所位于成都郊外的万里桥西侧。这里的“万里桥”是成都的一座古桥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时,先要读懂诗,把握其思想感情,然后分析其形象特点和语言风格,最后分析意境特点及表达技巧。 “月寮烟阁标清兴”,这一句的意思是“月色笼罩下的楼台亭阁,是人们追求清高闲适之兴的所在”。这里,“月寮”即指“月台”,“烟阁”即指“阁楼”。从全句看,此联写景。“月寮烟阁”,点明时间与地点:夜晚,月光照耀之下。“标清兴”
【注释】 集字联:将所咏之字集中成句。 直谅喜来三径友:直谅,正直诚信,喜,喜悦、欢愉,意为“正直诚信之人来到,便有三位朋友”。 纵横富有百城书:纵横驰骋,富有,意指学识渊博。意为“学识丰富,能写遍百座城池的书籍。” 【赏析】 本诗为一副对联,上下联各四字,字数相等。上联的关键词是“直谅”,下联的关键词是“纵横”。 上联“直谅”取自成语“直道而行”,意指正直、诚信;“喜来”取自《论语·子路》
【注释】 集字联:由四句诗合成的对联。每句诗的末一个字,作为下一句诗的第一个字。如“人品比南极出地”中,“品”字作“人”,“极”字作“南极”,“人品”即指人的品质,“出地”指超出地面,这里指超越一切。 此心:指诗人自己的心情。 大月当天:出自《庄子·齐物论》:“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欣,其入不惧。”意是说真人超脱世俗,不喜怒哀乐,心境宁静,就像天上的月亮始终高悬在天空一样。 赏析:
【注释】 集字联:将诗句中每个字都拆开来组成新的词组或句子。 “同心”:比喻心地相同。 “不隔一片月”:比喻彼此关系密切,如在一室之中。 “时论”:指当时的政治议论。 “惟高尺五天”:形容言论高明、卓越。 【赏析】 此联上下句均用对仗的手法。上联“一心”,是说双方心意相投;下联“两耳”,是说双方意见一致,都能听进对方的话,表示双方感情融洽。 上联中以“同心”二字为中心,拆为“不”和“隔一片月”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考生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翠”“依”“开”。这四个字是易错字,注意和形似字、同音字的辨析。 【答案】 水石适幽居,想溪外微吟,翠竹白沙依草阁;楼台开暮景,结花间小队,野梅宫柳接春城。 译文: 水边石上适宜幽居,想着溪水之外轻轻吟咏,翠竹白沙依偎着草堂; 楼台高高耸立
注释:能够了解一个人,实在是件难事。九德的珍贵就在这里。听到别人有过失,应该感到高兴才是,因为那能让人成为百世之师啊! 赏析:这是一幅集字对联。上联“知人其难”取自《论语·子张》中孔子说的“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意思是要懂得认识、理解他人是一件难事。下联“闻过则喜”取自《论语·颜渊》,是孔子的话:“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意思是听到别人的过错,应当高兴才是,因为他能改正自己的错误啊
【注解】 厌心:指厌倦;情文:指文字。集字联,即对联的一种。集字联是把一个字拆分成不同的部分,组合到一起成为另外的字。 极:极致 入地参天:形容非常高大 理数:规律、法则 【赏析】 “厌心悦目”意谓厌倦了世俗的名利,而喜爱眼前这美好的景致,情与景相互映衬;“极”意为极致、最高境界。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人生的态度。 “入地参天”形容极其高大;“理数”指自然规律、社会法则。表达了作者顺应自然规律
居安思危介节见;积疑得悟清光来。 注释:安居乐业时,要想到危险时刻,保持坚贞的品德。积聚疑虑而有所领悟,就能获得清明的思想之光。 赏析:这是一首集字联,由“居安思危”和“积疑得悟”两个短语构成,其中“介”“节”“疑”“悟”等字是上下两句中重复出现的。上联的“居安思危”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下联则出自唐代诗人韩愈的《送李愿归盘谷序》。两联都以“介节”开头,分别表达了对生活态度的思考
【注释】 深堂:幽静的殿堂。同参佛:一同拜见佛。检书:《法华经》卷二《序品》云:“吾今将与尔等菩萨摩诃萨,说诸菩萨行住坐卧,起心动念,应如是知。”此即“法华三昧”之一种。 【赏析】 集字联是把四句或八句诗中的每一句分别作为上下联的上半句和下半句,然后对起来读。这种形式的对联,一般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似,平仄相协,意境相称。 本诗为七言绝句,共四句。其特点是:上联写月下参禅
【注释】: 集字联:一种对联,要求上下联的每一句话都由一个字组成。 闻道真人在姑射:听到说神仙住在姑射山(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 愿从古佛入菩提:愿意跟着古代的佛去修习菩提(指觉悟之道)。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集字联,每一句都是由一个字组成的,需要对每个字进行仔细解读和组合。下面是逐句的译文和赏析: 1. 闻道真人在姑射, - “闻道”表示“听说”,“真人”指的是真正的人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的鉴赏能力。首先理解诗句大意,然后抓住关键词“疑”“思”“悟”“异论”“同心”等词语体会诗人的情感。 【答案】 却为今疑思苦悟;须从异论见同心。 译文:现在的人怀疑我,我苦苦寻思去解答疑惑,必须从不同的观点和理论中寻求一致的看法。注释:疑:怀疑,怀疑。苦悟:苦苦思索。同心:指思想统一、一致。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与韩荆州书》中的自序。诗人以“疑”开篇
注释:听说你何时能够常保青春,我常恐暮年已到;置身高位不辞高远,但求有所作为。 赏析:这是一首表达对友人的劝勉诗句,诗中通过“常恐暮”和“未辞高”两个词语,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关切。诗人用字精炼,语言简练,意蕴丰富,既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又体现了诗人的高洁品格
【注释】 古文:指古代的汉字,是汉族文字的源头。 卫东:即东周的卫国(今河南淇县)。 八分:指隶书,汉代通行的一种字体。 师宜官:即李宜官,汉元帝时的尚书令。 【赏析】 这首集字联,以“古文”、“卫东”和“师宜官”三字为上联,下联则用“八分”、“特数”和“官”字。 上联中,“古文”二字,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古文字(古文),二是古文字学(文),二者合在一起,意为“古代的书”,即古文之学
释义:身临古人之境,怎能不勉励自己?为天下造福,最终却无人称誉。 注释:置身:身临;美利:为天下造福;终无言:最终无人称誉。 赏析:这是一副对联,上联“置身古人敢不勉”表达了作者身处古代环境,不敢放松警惕,努力奋进的决心。下联“美利天下终无言”则表达了作者虽然为天下造福,但最终却无人称誉,感到有些无奈和失落。整副对联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坚定信念和深沉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