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辉,原名胡珵,宋代诗人
宋常州晋陵人,字德辉。
徽宗宣和三年进士,学于杨时、刘安世。
李纲为相,理在幕中,为汪伯彦、黄潜善所忌,以尝润色陈东所上书,贬梧州。
高宗绍兴初召试翰林,兼史馆校勘。
秦桧主和议,理与朱松等抗疏极言不可,出知严州。
罢职穷困而死。
有《苍梧集》。
生卒年:?-?
德辉,原名胡珵,宋代诗人
宋常州晋陵人,字德辉。
徽宗宣和三年进士,学于杨时、刘安世。
李纲为相,理在幕中,为汪伯彦、黄潜善所忌,以尝润色陈东所上书,贬梧州。
高宗绍兴初召试翰林,兼史馆校勘。
秦桧主和议,理与朱松等抗疏极言不可,出知严州。
罢职穷困而死。
有《苍梧集》。
生卒年:?-?
【注释】 显真道院 :即显真观,在南京。 玉带:皇帝御赐的腰佩。 庆春街 :地名,在南京。 团营九边:指明代军事组织。团营,是明朝的一种军事编制单位,分为左、中、右三团,每团设一指挥使,各团之间有联系,称为“九边”,即京师附近的九个地方。 余:年月长久之辞。 良工琢就銙十三:意思是用好工匠雕刻了龙形的腰带。銙十三,即十三环,表示尊贵。 英庙:明英宗朱祁镇的庙号,明景泰帝朱祁钰的谥号。 迎銮
显真道院观于忠肃公玉带 犹幸庄田共给还,遗泽摩挲喜无恙。 平生不解禅机深,山门留镇非公心。 注释: ①显真道院:位于北京,供奉道教神祇的地方。 ②犹幸:庆幸。庄田:庄田是封建社会的一种土地制度,由地主或富商出资,租给农民耕种,以收取地租。 ③遗泽:指前人的恩泽和影响。摩挲:抚摸。 ④禅机:禅宗的修行方法,即参禅悟道。 ⑤石驸马:指明代太监曹吉祥等人。 ⑥冰山转眼尽消释,惟公此带千古遗甘棠
【题解】 天庆观,在江西南昌。此诗写观中壁画龙。 【注释】 道人:道士、僧侣。 会:交。 蜿蜒质:形容画中龙的体态盘曲。 冥晦:昏暗不明。 崩翻江海姿:形容画笔力大,势如崩浪飞翻。 素壁,白墙。涛濑:波涛声。 气脉相通,呼吸有似雌雄相合的龙。 抉石疑可碎:指壁画龙的气势,犹如真龙。 古:高峻。 众真,指道教的仙人。 注观:指观看天庆观中的壁画。 飞腾:飞动,腾跃。 夜半失像绘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定山梵放轩的赞美之情。下面我将逐句解释: 1. 题定山梵放轩:“题目”在这里是诗歌的首句,它为全诗定下了主题。“定山”指的是一座山峰,而“梵放轩”则是一个特定的建筑或地点。这里的“梵”字意味着佛教文化,而“放轩”则可能是指一个开放的、供人休息的地方。整句的意思是:在定山上有一个供人休息和欣赏佛教文化的建筑——梵放轩。 2. 道人避世氛,山腰著祇园
游秀峰寺 摄身下蓬莱,放浪云水迹。 非无简书畏,心赏寄泉石。 亭亭云间塔,胜地闻自昔。 梯空上青冥,如鸟著两翼。 化城出天半,宝甃坦如席。 环山划中断,裂地开震泽。 峨峨东西峰,观阙倚空碧。 千寻采香遥,剑卧涟漪直。 当年馆娃宫,六月避暑夕。 琴台延薰风,万女曳阿锡。 牛耳争齐盟,乌喙已荐食。 百家甬东村,托足归无宅。 焉知陵谷变,大厦响千舄。 矧兹风尘际,楼殿踊山脊。 安隐大火中,显允像教力。
沧浪亭 沧浪亭,在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 昔闻沧浪亭,未濯沧浪水。 先贤眇遗迹,壮观一何侈。 飞桥跨木末,巨浸折胡垒。 糟床行万瓮,缭墙周数里。 废兴固在天,庶用观物理。 缅怀嘉祐世,周道平如砥。 相君贤相君,子美东南美。 如何一网尽,祸岂在故纸。 青蝇变白黑,作俑兹焉始。 所存醉翁文,垂耀信百世。 无忘角弓咏,嘉树犹仰止。 同来二三子,感叹咸坐起。 缥瓷釂新汲,毁誉均一洗。 忽逢醒狂翁
注释: 六代:指从唐朝开始,到宋朝为止的六代皇帝。烟尘:战乱的硝烟。象教:佛教中的“象教”,即大乘佛教。衣冠:指朝廷或士大夫的服饰。故里:旧日的家乡。聚落:村落。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智宝院的描述和感慨。智宝院是一座寺庙,位于繁华的城市之中,周围环境宁静祥和。然而,在诗中,作者却用"六代烟尘息,千年象教尊"来表达出一种历史沧桑之感。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智宝院的历史背景,也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
注释:早上离开海涌千人石,傍晚在枫桥过夜半夜听到钟声。第二天早晨到馆娃宫里去,洞庭湖上呼起一帆风。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游览杭州时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对杭州美景的喜爱之情。首句“朝辞海涌千人石”,描绘了一幅清晨离开海涌千人石的画面,使人仿佛看到了诗人踏上旅途的场景;第二句“暮宿枫桥半夜钟”,则描绘了傍晚时分在枫桥过夜的情景,使人感受到了夜晚的宁静与祥和。最后两句“明日馆娃宫里去
显真院,公读书。庆春街,公旧居。九门团营九边策,想见十围腰腹中。 能储四面余年留一带,故物流传明景泰。良工琢就銙十三,蟒玉当时特恩拜。 公事英庙臣节坚,迎銮竭力身仔肩。轻裘缓带度娴雅,指挥谈笑摧也先。 公辅景帝臣志瘁,易储事未为公累。红鞓犀带画像悬,托孤何殊文宋端。 庸才误国江与陈,金带欲换工谋身。易储定策自二相,祸延璧碎诸廷臣。 公于此时非不谏,履霜坚凝初集霰。磨尽晶莹玉镜光,可柰君心不如面。
范屏麓是宋朝的诗人。 字子文,号竹坡,南宋时期诗人、文学评论家。他的作品数量并不多,仅存有1首诗作《李花》。在这首诗中,范屏麓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里满山遍野盛开的李花,以及其独特的香气和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