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原名张伯远,元代诗人
元代诗人张可久,字小山,号小山乐府,是南宋末期至元朝初期的著名散曲家和诗人。以下是对他的详细介绍:
- 生平简介
- 出生年份:张可久大约出生于1270年或1348年以后的某个时间。
- 籍贯与活动区域:他主要活动在江浙一带,即今天的浙江省和江苏省部分地区。他的足迹遍及浙江、江苏、安徽、湖南等地,晚年则隐居在杭州一带。
- 职业经历:张可久曾担任过路吏等低级官吏,后转为首领官,并曾任桐庐典史等职务。
- 文学成就
- 作品特点:张可久擅长散曲创作,尤以散曲著称,被誉为“双壁”之一,与乔吉齐名。
- 艺术风格:他的诗作多描绘山水风光和个人情感,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历史评价
- 后世评价:张可久的作品被后人广泛传颂,他的诗歌被视为元代文学的重要瑰宝,对后世文人有着深远的影响。
- 影响传承:在元代众多作家中,只有张养浩、乔吉和张可久三人有散曲集传世。
- 代表作品
- 《水仙子·夜雨滴答》:一首描写夜晚雨景的散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 《风入松·秋色渐老》:通过秋天的景色抒发了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主题。
- 《满江红·赤壁怀古》:一首怀古之作,通过对赤壁历史的回顾来表达作者对于英雄人物的赞美和对国家兴亡的思考。
- 《水龙吟·登高》:通过登高望远的场景,表现了作者的壮志未酬及对理想的追求。
张可久不仅是元代杰出的诗歌诗人,也是散曲的大师。他的诗歌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赢得了后世的赞誉。了解这位诗人的生平和作品,不仅能更好地认识元代的文化背景,还能体会到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