晦伯,原名李日宣,明代诗人
明江西吉水人,字晦伯,号缉敏。
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授中书舍人,擢御史。
天启元年,后金陷辽阳,日宣请召大僚决庶政,宥侯震旸以开言路,原中宫以肃名分。
忤旨切责。
旋出理河东盐政。
天启五年被劾为东林邪党,削籍。
崇祯帝即位,复官。
十三年,擢吏部尚书。
后以推阁臣人选,忤旨戍边。
赦还卒。
有《敬修堂全集》。
生卒年:?-?
晦伯,原名李日宣,明代诗人
明江西吉水人,字晦伯,号缉敏。
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授中书舍人,擢御史。
天启元年,后金陷辽阳,日宣请召大僚决庶政,宥侯震旸以开言路,原中宫以肃名分。
忤旨切责。
旋出理河东盐政。
天启五年被劾为东林邪党,削籍。
崇祯帝即位,复官。
十三年,擢吏部尚书。
后以推阁臣人选,忤旨戍边。
赦还卒。
有《敬修堂全集》。
生卒年:?-?
【注释】 登龙门山 其一 危楼突兀倚山开,石蹬盘从鸟道回。 朝雾晴霏鹙岭雨,秋涛昼吼禹门雷。 好支飞阁云为柱,欲渡狂澜瓠作杯。 浊浪何当空我汰,惭无揽辔出群才。 【赏析】 此诗为登龙门山之作。龙门山在江西吉安府永丰县西北四十里处。山势峻险,为赣江、抚河、禾水三水合流之处。山中多瀑布,有“三瀑”之称,其中“大龙湫瀑布”尤为壮观。诗人于宋庆元二年(1196)八月十五日至十六日登临此山,写下此诗。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描绘了诗人登上龙门山的壮丽景色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1. 河水从天下,石门插地开。 - “河水从天下”意味着河水从天而降,流经大地;“石门插地开”指的是龙门山的山势陡峭,像一座巨大的石门直插入地面。 2. 因之探禹穴,于此识神台。 - “因之探禹穴”指的是沿着这条河流去寻找传说中的大禹治水的地方;“于此识神台”则是指在这里看到了传说中的神台。
明江西吉水人,字晦伯,号缉敏。 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授中书舍人,擢御史。 天启元年,后金陷辽阳,日宣请召大僚决庶政,宥侯震旸以开言路,原中宫以肃名分。 忤旨切责。 旋出理河东盐政。 天启五年被劾为东林邪党,削籍。 崇祯帝即位,复官。 十三年,擢吏部尚书。 后以推阁臣人选,忤旨戍边。 赦还卒。 有《敬修堂全集》。 生卒年:?-
李时鲁,字得之,是明朝的诗人。 李时鲁的生平和创作活动在明代文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他与胡百药、孙象可等人的交往更是体现了其诗坛上的活跃和影响力。通过对李时鲁及其作品的研究,不仅能够深入了解明朝时期的文化背景和诗歌风格,还可以体会到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