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政,(1450-)字公敏,青县马庄子人。
明景泰元年生,成化二十一年(1485)举人,二十三年(1487)进士,弘治元年(1488)授翰林院检讨教官,三年(1490)升兴府左长史,后历任岷王、楚王府长史。
以峭直忤权贵致仕归乡。
曾修《青县志》,博学能文,善为诗,著有《清台集》,其诗录于嘉靖《河间府志》。
生卒年:?-?
马政,(1450-)字公敏,青县马庄子人。
明景泰元年生,成化二十一年(1485)举人,二十三年(1487)进士,弘治元年(1488)授翰林院检讨教官,三年(1490)升兴府左长史,后历任岷王、楚王府长史。
以峭直忤权贵致仕归乡。
曾修《青县志》,博学能文,善为诗,著有《清台集》,其诗录于嘉靖《河间府志》。
生卒年:?-?
诗句:晴光叠翠与云期,共说西山景物奇。 译文:晴朗的天空映衬着层层叠叠的翠绿山色与云彩,人们共同赞叹西山的风光奇特无比。 注释: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马政的作品,描述了他在青县西南五里的西山观看美景,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 赏析:这首诗以清新脱俗的语言描绘了西山的美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诗中的“晴光叠翠”和“云期”形象地描绘了天空中的美丽景色
【注释】: 1. 芦台四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赋的《秋日书怀》中有“芦荻满汀洲,芦花被长流”。这里用芦台四景指代芦台一带的自然风光。 2. 天妃池桥:在今天津西青区杨柳青古镇。 3. 一川宫柳:形容宫苑中生长的柳树。 4. 雕栏:雕刻精美、花纹华丽的栏杆。 5. 浓碧浮空迥接天:浓绿的颜色映照在空中,远远地连接到天空。 6. 借问生仙人去后,果曾亲到玉皇前:询问那些已经离世的仙人
【诗句释义】 芦台:今属天津市。四景:指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造人、神农尝草、伏羲画卦等神话中的四个传说。 盘古沟壑:盘古开天地,留下了盘古沟壑。 水满平渠草满丘:水流平缓的河道旁,长满了草木。 土人知祀不知由:当地人知道祭祀,却不知道缘由。 闲将帝纪从头数:闲暇时把帝王的事迹从头数一遍。 原在庖牺最上头:原本就在伏羲之上。 【译文】 芦台的四景中,第三景是盘古开天辟地,留下的沟壑纵横。
【注释】 芦台:即“芦台关”。在今天津市蓟州区。唐时属幽州蓟县地,故址在今蓟州区北的长城上。南岩:即南岩山。在今河北省遵化市西北。瀑布:指南岩山的瀑布。 【赏析】 《芦台四景·其二》是唐代诗人李益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写南岩山的瀑布。诗人从山中飞流直下的水流出发,描绘了一幅气势磅礴、景色壮美的画卷,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全诗构思精巧、层次分明。首联描写瀑布所在的环境
马政,(1450-)字公敏,青县马庄子人。 明景泰元年生,成化二十一年(1485)举人,二十三年(1487)进士,弘治元年(1488)授翰林院检讨教官,三年(1490)升兴府左长史,后历任岷王、楚王府长史。 以峭直忤权贵致仕归乡。 曾修《青县志》,博学能文,善为诗,著有《清台集》,其诗录于嘉靖《河间府志》。 生卒年:?-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另有寻阳郡柴桑县(今江西九江)人的说法。 陶渊明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文学作品和思想在当时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自然的热爱。他的诗作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无论是对故乡的眷恋,还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都展现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陈懿典是明代著名的诗人、学者和官员。他是浙江秀水县(今属嘉兴市)人,字孟常,号如冈,生于1554年,卒于1638年。 陈懿典的诗文创作非常活跃,现存有《读左漫笔》和《读史漫笔》两卷。这两部作品是他多年研究历史的心得体会,体现了他在经学与史学上的深厚造诣。除了诗文外,陈懿典还擅长书画和诗词,他的书法和绘画技艺在当时也非常有名。他的作品在清代有清抄本《论语贯义》等刊印
马政,(1450-)字公敏,青县马庄子人。 明景泰元年生,成化二十一年(1485)举人,二十三年(1487)进士,弘治元年(1488)授翰林院检讨教官,三年(1490)升兴府左长史,后历任岷王、楚王府长史。 以峭直忤权贵致仕归乡。 曾修《青县志》,博学能文,善为诗,著有《清台集》,其诗录于嘉靖《河间府志》。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