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养,原名马森,明代诗人,生于公元1506,卒于公元1580
明福建惠安人,字孔养,号钟阳。
嘉靖十四年进士。
授户部主事,历太平知府、江西按察使,累迁大理寺卿。
屡驳疑狱,与刑部尚书郑晓、都御史周延称为“三平”。
隆庆初,为户部尚书,列上钱谷出入之数,言财政困难,劝帝力行节俭,以母老乞养归。
赞助巡抚庞尚鹏在闽推行一条鞭法。
卒谥恭敏。
有《恭敏公集》。
生卒年:1506-1580
孔养,原名马森,明代诗人,生于公元1506,卒于公元1580
明福建惠安人,字孔养,号钟阳。
嘉靖十四年进士。
授户部主事,历太平知府、江西按察使,累迁大理寺卿。
屡驳疑狱,与刑部尚书郑晓、都御史周延称为“三平”。
隆庆初,为户部尚书,列上钱谷出入之数,言财政困难,劝帝力行节俭,以母老乞养归。
赞助巡抚庞尚鹏在闽推行一条鞭法。
卒谥恭敏。
有《恭敏公集》。
生卒年:1506-1580
注释与赏析: 一、第一句:“出关闽土尽” - 关键词:闽土、出关 - 释义:离开福建的土地,进入新的地域。 - 赏析:表达了诗人离开熟悉的闽地,进入陌生地区的感慨。通过“出关”一词,暗示了旅途的开始和转变。 二、第二句:“征路楚山迎” - 关键词:征路、楚山 - 释义:在楚地的道路上迎接着征人。 - 赏析:这里的“楚山”可能指的是长江以南的山区,强调了旅途中自然环境的变化和挑战。 三
注释:荔支,即荔枝,不随众花逐春色,偏爱朱夏时绽放。 摘来红玛瑙,擘破白琉璃。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首句点明“荔支”与众不同,不随众花逐春色,偏爱朱夏时绽放,以青阳艳的百花与朱夏时的荔支相比照,突出了荔支的鲜艳、艳丽。颔联运用比喻手法,将摘来的红玛瑙和擘破的白琉璃比作荔枝,形象生动地描绘出荔枝鲜红欲滴、晶莹剔透的外形特征。颈联进一步赞美荔枝的色泽和质地,通过红玛瑙和白琉璃的对比
明福建惠安人,字孔养,号钟阳。 嘉靖十四年进士。 授户部主事,历太平知府、江西按察使,累迁大理寺卿。 屡驳疑狱,与刑部尚书郑晓、都御史周延称为“三平”。 隆庆初,为户部尚书,列上钱谷出入之数,言财政困难,劝帝力行节俭,以母老乞养归。 赞助巡抚庞尚鹏在闽推行一条鞭法。 卒谥恭敏。 有《恭敏公集》。 生卒年
陆瑜是明代的诗人。陆瑜,字干玉,号省庵,出生于吴郡吴县(今属江苏苏州),是南朝陈末代文人陆琰的弟弟。 陆瑜在文学上有深厚的造诣。他不仅精通文辞,还涉猎广泛,师从周弘正学习《老子》、《庄子》,并从僧滔受《成实论》。这些学术背景使得他在文学创作时能够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据记载,陆瑜曾在州级考试中被举为秀才,并历任安成王行参军等官职。他不仅在政坛有所作为,在文学上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