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明,原名陶照,明代诗人,生于公元1468,卒于公元1534
陶照,明代诗人,字时明,号一庵子。他与兄长陶煦共同在弘治三年中进士,人称“雁湖二俊”,并曾担任过工部都水司主事等职。
陶照的生平可以追溯到他的生卒年份:1468年到1534年。他是浙江秀水人,这一地理信息对于了解他的个人背景和文化背景提供了重要线索。陶照不仅是位诗人,还是兄弟二人同举进士的重要历史人物,这在当时是极为罕见的。
在艺术成就方面,陶照的诗词全集收录了他的多首诗作,其中包括了《蘅皋秋色满》这样的名篇,其中“翠黛衔残日,金波浸落霞”等诗句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他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描绘,同时也反映了他的个人情感和审美追求。
从文学价值来看,陶照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化和历史价值。他的诗歌不仅表现了他对自然美的独特感受,还蕴含着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例如,《牧归犹弄笛,渔散却移槎》中的意象,不仅生动形象,还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闲适与宁静。
陶照作为明代一位重要的诗人,以其独特的文学才能和丰富的情感表达,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陶照及其作品的研究与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