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龙是明代诗人,以其诗作《三门砥柱·禹峡洪涛跨险开》著称。
张士龙的诗歌多表现出他对于自然界和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这些作品不仅在艺术上有所成就,也在情感上给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张士龙是明代诗人,以其诗作《三门砥柱·禹峡洪涛跨险开》著称。
张士龙的诗歌多表现出他对于自然界和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这些作品不仅在艺术上有所成就,也在情感上给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时,要仔细阅读全诗,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内容,并结合作者写作背景和思想情感作答。 三门砥柱:禹凿山导淮,为防洪水泛滥,开凿三门以挡水患,故名砥柱。砥柱山位于三门峡大坝上游的北岸。砥柱,是黄河中游峡谷的著名地标。它矗立在三门峡大坝上,巍然屹立于黄河之上。“禹峡洪涛跨险开”,意思是黄河在砥柱山上流过,河面宽广,波涛汹涌
【注释】 三门:山名,在今浙江省宁波市北。砥柱:指三门山的东面有一座形似砥石的山峰,是江水的中流砥柱,为钱塘江上的重要航道。 列石鼋鼍见:指山势峻拔险要,如巨鼋(yān)鼍(tuó)出没,令人生畏。 翻风鸟雀惊:形容山势陡峭,飞鸟受惊。 春自媚:春天来临时,自然风光秀丽。 花岸:岸边花开如锦,景色宜人。 何人惜此情:谁能够理解并珍惜这样的美景?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钱塘江大潮涌来的壮观景象
明代诗人张三极,字襄城,是明朝中期的一位著名诗人。张三极的生平和诗歌创作在明代诗词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诗歌作品不仅展现了他个人的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还体现了明代中期的诗歌风格和特点。 张三极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他的诗歌作品上。万历二十年(1592年),他考中了进士,并被分配到兵部观政,之后不久便担任知县,其政治生涯虽然短暂,但他的文学作品却给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张惠是明代诗人。 张惠(1304年—1389年)字廷杰,号槜李山人,四川成都新繁人。他是明朝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政治家。他生活在元末明初这个动荡的年代,经历了大兵入蜀、政治变革等重大事件,这为他后来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张应槐是明代著名的诗人,字汝植,浦江人,约万历年间(1573—1619年左右)在世。 张应槐早年学习诗歌于钱塘杨道南,并在万历十四年(1586年)进士及第,后被授予饶州司理一职。在其五年的任内,他以清正廉洁著称,处理罪犯数百人次,对文学士子更是倍加尊重和礼遇。升任枢部主事期间,张应槐曾上疏力保言官,避免因直言进谏而触怒神宗皇帝,最终免于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