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俊是明代诗人,字崇杰,号竹崖,蒲圻人。他的生平与成就在历史上有着显著的印记。
廖俊生于明英宗天顺三年(1459年),卒于明孝宗弘治十五年(1502年),具体生卒年不详。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还是一位有政治地位的人物。据记载,廖俊曾因科举考试中进士而获得官职,曾任汉州学正和嘉定州知州等职。他在官场上的活动不仅体现了其个人的政治抱负,也反映了明朝晚期社会的某些特点。
廖俊是明代诗人,字崇杰,号竹崖,蒲圻人。他的生平与成就在历史上有着显著的印记。
廖俊生于明英宗天顺三年(1459年),卒于明孝宗弘治十五年(1502年),具体生卒年不详。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还是一位有政治地位的人物。据记载,廖俊曾因科举考试中进士而获得官职,曾任汉州学正和嘉定州知州等职。他在官场上的活动不仅体现了其个人的政治抱负,也反映了明朝晚期社会的某些特点。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及作者情感的把握。首先要读懂诗歌,然后把握诗人的情感。此诗写诗人登高望远,凭吊古迹,抒发了无限惆怅之情。首句“南邦遗迹在西良”,点出西良是南国故地,有南朝旧都遗风;第二句“凫雁依然满石梁”,写石梁上仍有凫雁栖息,暗示南国故都依旧,令人怅然。三四句写自己登上浮洲台,伫立台上,眺望远方,内心充满忧伤和惆怅。五六句写夕阳西下时,不禁想起往事,感慨万分,流露出无限愁思。
廖俊是明代诗人,字崇杰,号竹崖,蒲圻人。他的生平与成就在历史上有着显著的印记。 廖俊生于明英宗天顺三年(1459年),卒于明孝宗弘治十五年(1502年),具体生卒年不详。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还是一位有政治地位的人物。据记载,廖俊曾因科举考试中进士而获得官职,曾任汉州学正和嘉定州知州等职。他在官场上的活动不仅体现了其个人的政治抱负,也反映了明朝晚期社会的某些特点
蒲秉权是明代的诗人,字度之,号平若。 蒲秉权出生于明朝时期的永州府永明,他的一生经历了从仕途到归隐的转变。他最初任建昌知县,后迁至吏科给事中,因弹劾魏忠贤而被杖革职,后又起补西宁兵备副使。尽管曾因直言进谏而遭受打击,但他并未就此放弃文学创作,而是继续以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廖俊是明代诗人,字崇杰,号竹崖,蒲圻人。他的生平与成就在历史上有着显著的印记。 廖俊生于明英宗天顺三年(1459年),卒于明孝宗弘治十五年(1502年),具体生卒年不详。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还是一位有政治地位的人物。据记载,廖俊曾因科举考试中进士而获得官职,曾任汉州学正和嘉定州知州等职。他在官场上的活动不仅体现了其个人的政治抱负,也反映了明朝晚期社会的某些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