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培是清代的诗人,字芸石,号植柳,生于清道光壬辰年(1807年),卒于清光绪庚子年(1887年)。
丁培不仅是一位诗人,还是一位学者和教育家。他出身无锡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在科举考试中成功,成为道光壬辰年的恩贡生,这标志着他在学术上的成功以及其对国学经典的传播和传承。丁培曾主讲东林书院,这一角色不仅体现了他深厚的学术功底,也彰显了他为教育和培养后学所做出的贡献。
丁培是清代的诗人,字芸石,号植柳,生于清道光壬辰年(1807年),卒于清光绪庚子年(1887年)。
丁培不仅是一位诗人,还是一位学者和教育家。他出身无锡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在科举考试中成功,成为道光壬辰年的恩贡生,这标志着他在学术上的成功以及其对国学经典的传播和传承。丁培曾主讲东林书院,这一角色不仅体现了他深厚的学术功底,也彰显了他为教育和培养后学所做出的贡献。
移家志感 社燕移巢不自由,三间老屋指东头。 家无童仆呼儿代,室有齑盐慰姑愁。 最爱清风宜盛夏,预期明月话中秋。 芦帘纸阁寻常事,却笑蜗居未易谋。 注释: 社燕:燕子在春社时筑巢,到了秋社就飞走了。这里指燕子的迁徙。 “不自由”:不能自主,不能随心所欲。 家无童仆:家中没有仆人。 呼儿代:呼唤儿子代替。 齑(jī):腌菜。 姑:姑姑,这里指婆婆。 “最爱”二句:最喜欢清风拂面,最期待明月高照。
我们将逐句解读这首诗: 1. 自述书怀 - 描述作者自己的写作和心境。 2. 耻将师友附公卿 - 表示不愿将自己的师友关系与权力地位挂钩。 3. 异姓何曾结弟兄 - 暗示即使有朋友,也并非真正的兄弟情谊。 4. 九日重围频草檄 - 指在多次被围困的情况下频繁起草文书(如檄文)。 5. 几番荐牍谢登名 - 多次推荐人才以期得到提升。 6. 文章谊烈钱刀贱 - 文章的价值被轻视,金钱价值更高。 7
菱湖庐家庄晚眺 石桥通曲港,三两聚人家。 树密知村近,溪环觉路遐。 吴绵明似雪,越女艳于花。 薄暮聊吟眺,山山隐晚霞。 注释: - 石桥通曲港:石桥连接着曲折的港,意味着桥梁连接了弯曲的水道。 - 三两聚人家:形容村庄周围只有两三户人家聚集在一起。 - 树密知村近:树木密集的地方说明村庄离得很近。 - 溪环觉路遐:溪流环绕在村庄周围,给人一种道路遥远的感觉。 - 吴绵明似雪
注释: 1. 追和松风阁唱和诗原韵:这是一首为爱烟霞弃鼎钟,觚棱旭日忆曈昽。碧山诗社留遗老,青史儒林仰大宗。前度登朝资典礼,几人转漕似司农。吟坛逸兴犹堪想,半夜风号万壑松。 2. 为爱烟霞弃鼎钟,觚棱旭日忆曈昽:为了喜爱烟雾缭绕的景色而放弃朝廷的高位,回想起旭日东升的景象。 3. 碧山诗社留遗老,青史儒林仰大宗:在碧山诗社中留下了许多杰出的老人,他们的事迹被载入青史,受到人们的尊敬和仰望。 4.
【注释】 芒鞋:竹制的轻便小鞋。竹杖:用竹子做的手杖。十里青山自送迎:十里青山,形容山路蜿蜒曲折。自送迎,指山中景色美丽,使人留恋。 小蝶:蝴蝶。引路:比喻有引导作用。归鸦欲与客争程:指乌鸦想要和人争抢路程。 簪花野妇:头上插着鲜花的乡村妇女。偏多态:指举止姿态不同寻常。怜翁:同情老人。最有情:最富有感情。 桃源风俗古:桃源是古代传说中的一个理想世界,这里借代桃源县。 此是桃源风俗古
“方诸”并非一位清代诗人,而是《庄子》一书中提到的一个虚构人物的名字。在《庄子·外篇·杂篇·寓言》中,“方诸”被描绘为一个拥有神奇力量的古代传说中的人物,他能够通过化物为金来证明他的神奇。 方诸的故事出现在战国时期,是一个富有想象力和神秘色彩的角色。他的形象出现在多个文学作品和历史记载中,如《列子·汤问》等古籍中都有关于方诸的记载,这些记载描绘了他能够通过法术变化金石,以及与神灵对话的能力
方鼎锐是清代的诗人,书法家和藏书家。 字子颖,号退斋,是清末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他不仅是位书法大家,更擅长山水画,其作品简淡而不失韵味。方鼎锐的生活经历颇为丰富多彩,咸丰二年(1852)中举人,随后在军机处供职,直至同治十年(1871年)调往温州担任温处道。他的这段仕途经历不仅丰富了他人生的经历,也让他有机会深入接触社会的各个层面
字引除,江南桐城人。 康熙庚子举人,官至潼商道。 著有《连理山人诗钞》。 ○引除自高祖廷尉公以下,世传理学,出政当军需络绎时,玉关万里,转饷十年,犹能创建书院,与人讲学,诗其馀事也。 然皆古茂纯正,蔚然成一家之言。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