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听,原名方浚益,清代诗人,卒于公元1899
方浚益是清代的诗人,字子听,亦字伯裕。
方浚益不仅是一位书画家,还是金石学的研究者和收藏家。他的诗才横溢,创作了大量诗歌作品,其中部分作品收录在《定远方氏吉金彝器款识》等著作中。方浚益的诗作风格多样,既有深沉的历史感慨,又有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艺术感知力。
子听,原名方浚益,清代诗人,卒于公元1899
方浚益是清代的诗人,字子听,亦字伯裕。
方浚益不仅是一位书画家,还是金石学的研究者和收藏家。他的诗才横溢,创作了大量诗歌作品,其中部分作品收录在《定远方氏吉金彝器款识》等著作中。方浚益的诗作风格多样,既有深沉的历史感慨,又有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艺术感知力。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各项中可以分析的内容的关键语句来分析即可。本诗是一副挽联。第一句“学探濂洛”,意思是说郭嵩焘学问上探求濂溪、洛涧,即学习北宋理学家周敦颐(濂溪)和程颢、程颐(洛涧)。第二句“文继韩苏”,意思是说郭嵩焘在文学方面继承唐代文学家韩愈和苏轼(苏东坡),即继承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欧公)、苏轼(东坡)。第三句“卅载载荷陶甄”
方浚益是清代的诗人,字子听,亦字伯裕。 方浚益不仅是一位书画家,还是金石学的研究者和收藏家。他的诗才横溢,创作了大量诗歌作品,其中部分作品收录在《定远方氏吉金彝器款识》等著作中。方浚益的诗作风格多样,既有深沉的历史感慨,又有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艺术感知力
方守彝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字伦叔,号清一老人,生于1845年。 方守彝出生于诗礼之家,祖居桐北鲁洪,后迁移于邑城。其家学渊源深厚,受到家族和师友的广泛影响。在继承家学的同时,他勤于学业,常孤灯夜读,达到“达旦不寐”的境界。他的学识不仅限于诗词歌赋,还涉猎了众多经典著作,使他的学业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诗人方芬(采芝)是清代诗人,字采芝,大兴人。她与维翰的女儿关系紧密,有《绮云阁诗草》传世,其中包含三首诗文。 方芬的生平和作品反映了其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她的诗歌多以描写自然景观为主,如《南行见竹》便是一首描绘竹林美景的绝句,表达了她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