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焜是一位清代的诗人。
他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其诗词全集和诗集《处斋诗集》记录了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个人情感。在探讨姚焜的生平和贡献时,不仅要考虑他的个人经历,还应该放在清代文化的整体背景中进行理解。
姚焜是一位清代的诗人。
他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其诗词全集和诗集《处斋诗集》记录了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个人情感。在探讨姚焜的生平和贡献时,不仅要考虑他的个人经历,还应该放在清代文化的整体背景中进行理解。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及分析。解答此类题目,要结合诗歌内容来理解。 “跨驴金斗城边路,孝肃祠前霁景多”,这是写诗人来到金斗城边,看到雨后天晴的景色。金斗城是北宋名将种谔所筑城池,在今陕西省洛河以南一带。包拯(102—106)曾任陕西转运副使,曾率军修筑金斗城。他为人正直,为官勤政,执法严明,深得百姓的爱戴和敬仰。包拯死后,人们为他建了一座祠堂,叫包孝肃祠。包拯祠位于河南开封市铁塔寺街
姚敬明是清代诗人。 字景涤,号巢云主人,生于清槜李诗系·卷二十九所记载的“清 槜李诗系·卷二十九”,为嘉兴人。他的一生虽然以太学生身份度过,但他的创作活动却更为活跃,曾两次应乡试而未中,晚号“巢云主人”。他的作品集中,包括了《虚白子格言》和《鸳湄小集》等刻本
胡藻是清朝的官员兼诗人,以其诗歌创作闻名于世。 胡藻(1736年—1755年),字翰千,号坚磨生,是江西新建人,出生于这个时期正是清朝盛世,文化昌盛的时期。胡藻不仅在文学方面有所建树,更因其诗歌中的某些观点和表达方式与当时的主流价值观发生冲突,最终招致了不幸的结局。下面将详细介绍胡藻的生平、作品及其历史影响: 1. 个人背景: - 胡中藻出身于一个有学问的家庭
姚文黔是清代诗人。 姚文黔,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他是清朝浙江镇海人,生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卒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他与清代贵州的诗歌发展密切相关,其作品在家族诗人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来的贵州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姚文黔的诗歌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邃的内涵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水涨溪桥取径偏,晓莺新绿夏初天。桃花落尽潇潇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