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陔,原名徐立纲,清代诗人
徐立纲是清代的诗人。
徐立纲(1728年—1806年),字循陔,室名循陔堂,浙江绍兴府上虞人。他出身于一个政治背景良好的家庭——他的家族在清朝早期担任过要职。乾隆四十年(1775年),徐立纲凭借其卓越的文才考中乙未科进士,并被授以翰林院编修之职。此后,他两度出任安徽学政,期间致力于教育事业,为地方培养了大量人才。
循陔,原名徐立纲,清代诗人
徐立纲是清代的诗人。
徐立纲(1728年—1806年),字循陔,室名循陔堂,浙江绍兴府上虞人。他出身于一个政治背景良好的家庭——他的家族在清朝早期担任过要职。乾隆四十年(1775年),徐立纲凭借其卓越的文才考中乙未科进士,并被授以翰林院编修之职。此后,他两度出任安徽学政,期间致力于教育事业,为地方培养了大量人才。
【注释】 太白楼联:唐代诗人李白,号青莲居士,有《清平调》诗三首。杜曲:在长安西南二十里,汉宣帝时置杜县,后因避汉武帝名讳改为杜城,即今之杜南乡。 报君以士:报答君主的恩情,指效忠朝廷。识:通“智”,明智。汾阳:唐玄宗李隆基的父亲李旦,曾封为太原郡公,故称汾阳王。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绝。首句点出诗人身份和所处位置,表明诗人胸怀天下,关心国家大计;次句赞颂诗人爱国之情和对国家的忠诚
徐立纲是清代的诗人。 徐立纲(1728年—1806年),字循陔,室名循陔堂,浙江绍兴府上虞人。他出身于一个政治背景良好的家庭——他的家族在清朝早期担任过要职。乾隆四十年(1775年),徐立纲凭借其卓越的文才考中乙未科进士,并被授以翰林院编修之职。此后,他两度出任安徽学政,期间致力于教育事业,为地方培养了大量人才
徐一鹗(?~?),字云汀,清福建侯官人。 道光二十四年(1844)举人。 曾以诸生身份从王凯泰就读于西湖书院,道光十二年(1832)以王凯泰之荐,主持道南书院讲席。 晚年东渡 ,任台湾县学教谕半载,卒于官。 闽县刘襄力谓其诗「盐澹而有味,久而弥永」,其为人亦然。 生平多击钵诗,为闽中「聚红社」之祭酒。 徐氏自题读书处为「宛羽楼」,逝后,友人蒐罗其散佚诗篇,编为《宛羽堂诗钞》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