蔼公,原名陈为镒,清代诗人
陈为馞是清代的诗人。
陈为馞(1785年—1826年),字蔼公,号燕山草堂主人,生于直隶清苑(今河北保定)。他是一位拔贡生,以善于古文闻名于时。陈为馞在文学上的成就不仅体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上,也反映在他对古文的研究和推广上。他的文学作品《燕山草堂集》收录了他多首诗作,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古典文化的深刻理解。
蔼公,原名陈为镒,清代诗人
陈为馞是清代的诗人。
陈为馞(1785年—1826年),字蔼公,号燕山草堂主人,生于直隶清苑(今河北保定)。他是一位拔贡生,以善于古文闻名于时。陈为馞在文学上的成就不仅体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上,也反映在他对古文的研究和推广上。他的文学作品《燕山草堂集》收录了他多首诗作,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古典文化的深刻理解。
【注释】 1. 文明:文化。 2. 暗幕:比喻不为人知的事情。 3. 寿星:即寿星,这里指张百熙。 4. 祥瑞:吉祥之兆。 5. 长沙:地名,今湖南长沙。 【赏析】 “中国文明开暗幕”,这句话的意思是中国的文明历史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是处于黑暗之中,被世人所忽略。而今天,我们迎来了光明,看到了中国文明的辉煌。 “寿星祥瑞集长沙”,这句话的意思是寿星和吉祥之兆都聚集在长沙这个地方
陈为馞是清代的诗人。 陈为馞(1785年—1826年),字蔼公,号燕山草堂主人,生于直隶清苑(今河北保定)。他是一位拔贡生,以善于古文闻名于时。陈为馞在文学上的成就不仅体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上,也反映在他对古文的研究和推广上。他的文学作品《燕山草堂集》收录了他多首诗作,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古典文化的深刻理解
陈燮梅是清代的诗人,字梅伯,号复庄、大梅山民。陈燮梅的诗词作品数量并不多见,但他的两首《挽林畴九联》和《挽陈寿君联》却颇受后人赞赏。这两首诗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友人的深切缅怀。 陈燮梅生于清浙江镇海,是乾隆年间的一位举人。他的一生经历了从读书人到官员的转变,曾担任过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并因请赈饥民忤大吏而辞职。在官场上,陈燮梅虽然有所作为,但最终并未能实现恢复明亡志向的宏伟目标。
袁树勋是清代诗人。 袁树勋,字海观,晚号抑戒老人,生于清同治元年(1847年)农历七月二十八日,卒于民国十四年(1915年)。作为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的诗人,袁树勋的作品体现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袁树勋是一位具有深厚文化素养的诗人。他在年轻时就以诗名闻遐迩,其作品风格独特,深受后世赞誉。他的诗歌创作涵盖了多个主题,包括政治理想、国家富强、民生疾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