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潼,清代广东南海人,字润芝号莪野。他是乾隆二十年的举人,自幼受母亲传授《毛诗》,并因此成为学者。
劳潼不仅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还是一位深具社会责任感的人。在湖南学政卢文弨的召唤下前往任职,但不久后因思母而归家,从此不再追求仕途。他的这种行为展示了他对家庭的深厚情感以及对传统儒家孝道的认同。
劳潼不仅专注于学术研究,还积极参与地方事务和社会救济工作。他在家乡广东遭遇水灾时,积极组织救援,救助了许多受灾民众。他的善举不仅赢得了人们的赞誉,还建立了义仓等设施,用以帮助那些无依无靠的人们度过难关。
除了对学问和社会责任的关注,劳潼还致力于文化传承。他著有《荷经堂古文诗稿》四卷,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他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和理解。通过这些作品,劳潼将自己的思想、感悟与读者分享,促进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尽管劳潼未能继续其学术生涯,但他的生活态度和对社会的贡献仍值得人们尊敬和学习。他的一生是对传统儒家精神的实践,也是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高度要求。通过对劳潼生平及其作品的研究,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清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和社会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