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畴,原名程瑶田,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725,卒于公元1814
清安徽歙县人,字易畴。
乾隆三十五年举人。
授江苏嘉定县教谕,甚为钱大昕、王鸣盛所敬重。
曾从学于江永,读书百遍不能背诵,然能为深沉之思,精于考据。
有《通艺录》,对古代器物均绘图说明,其《释虫小记》、《释草小记》,则近于动植物学之研究。
生卒年:1725-1814
易畴,原名程瑶田,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725,卒于公元1814
清安徽歙县人,字易畴。
乾隆三十五年举人。
授江苏嘉定县教谕,甚为钱大昕、王鸣盛所敬重。
曾从学于江永,读书百遍不能背诵,然能为深沉之思,精于考据。
有《通艺录》,对古代器物均绘图说明,其《释虫小记》、《释草小记》,则近于动植物学之研究。
生卒年:1725-1814
注释: 寄挽汪容甫(悼念汪容甫):校才君宜得八斗,述学一篇芽初萌。 为语郎君宝遗卷,爱护当知视凿楹。 译文: 你校勘经书应当得到八斗之才,撰写学术文章就像初生的嫩芽。 我告诉儿子珍爱这珍贵的遗卷,要像对待雕刻在屋柱上的经文一样爱护。 赏析: 此诗为诗人悼念汪容甫而作,表达了对汪容甫才华的赞赏和怀念之情。首句“校才君宜得八斗,述学一篇芽初萌。”赞美汪容甫有校勘经书的才华和学识
清安徽歙县人,字易畴。 乾隆三十五年举人。 授江苏嘉定县教谕,甚为钱大昕、王鸣盛所敬重。 曾从学于江永,读书百遍不能背诵,然能为深沉之思,精于考据。 有《通艺录》,对古代器物均绘图说明,其《释虫小记》、《释草小记》,则近于动植物学之研究。 生卒年
汤缵禹,字君谟,是清代的一位诗人。他出生于宣城,并且曾中过崇祯举人。顺治时期,汤缵禹选择隐居,这一时期的生活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汤缵禹的诗歌创作主要通过《和王元卓年兄南陔诗》来体现。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丰富的意象和对历史的反思而著名。诗中的“邺中词客瘗荒烟”一句,不仅描绘了历史的变迁,更隐喻了文人与时代的关系。此外,汤缵禹还写过《过华清宫》和《无题·其一》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