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锡畴是清代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政治观点和历史变迁。
冯锡畴的诗歌创作反映了清代中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他的诗作中充满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以及个人对于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在《挽张之洞联》这首诗中,他通过回顾自己的仕途经历,表达了对当时世道衰微、人心放恣现象的忧虑和不满,并呼吁人们共同努力挽救颓风。
冯锡畴是清代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政治观点和历史变迁。
冯锡畴的诗歌创作反映了清代中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他的诗作中充满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以及个人对于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在《挽张之洞联》这首诗中,他通过回顾自己的仕途经历,表达了对当时世道衰微、人心放恣现象的忧虑和不满,并呼吁人们共同努力挽救颓风。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服官四十年: 指的是张之洞在官场服务了四十年。 2. 宗旨纯正: 表示他的政治理念和原则是坚定而纯洁的。 3. 擘画精详: 描绘他的工作计划和策略非常细致周到。 4. 天语煌煌: 形容皇帝的话语庄严且有力,意味着张之洞的政策或建议得到了皇帝的认可和支持。 5. 已成定论: 暗示张之洞的工作成果已被官方确认为正确,没有争议。 6. 遗疏数百言:
邹鸣鹤是清朝时期的一位诗人,字孚庵,号钟泉,江苏无锡人。他与华蘅芳有着深厚的关系,是华蘅芳的岳父。 邹鸣鹤在道光年间考中进士,长期任职于河南,历任知县、兰仪亭河工同知、知府和道员等职。他在治理黄河时参加了祥符、中牟等河务工程,表现出卓越的治水才能。咸丰元年(1851),邹鸣鹤被升为广西巡抚,期间曾参与办团练,督战桂林,但最终因战败被革职。回本籍后,邹鸣鹤守江宁城
邹治是清朝时期的诗人。 邹治,字际互,号静岳,生于1618年,卒于1676年。作为清朝的诗人,他的一生不仅留下了丰富的文学创作,而且其生平事迹和成就也为后世所传颂。以下是关于邹治的详细介绍: 1. 生平简介 - 早年经历:邹治自幼聪颖好学,曾在科举考试中取得副榜成绩。 - 仕途生涯:尽管在官场上未能一帆风顺,邹治仍积极参与政事,曾担任过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等职。 - 文学成就:邹治以其诗词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