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国道是清代的一位诗人。
他的成就与经历在现存的文献资料中并不详尽,因此无法确切知道他在诗歌创作领域的整体贡献。冯国道作为清朝时期的一位诗人,其诗歌创作在当时以及后世均有一定的影响力。他的《挽张百熙联》展现了其文学才华和深邃的情感。
冯国道是清代的一位诗人。
他的成就与经历在现存的文献资料中并不详尽,因此无法确切知道他在诗歌创作领域的整体贡献。冯国道作为清朝时期的一位诗人,其诗歌创作在当时以及后世均有一定的影响力。他的《挽张百熙联》展现了其文学才华和深邃的情感。
【注释】 挽张百熙联:此诗是作者为纪念张百熙所作的挽联。张百熙(1847—1926年),字海鹏,号鹤卿,安徽合肥人。光绪进士,历任翰林院侍读、国史馆协修、礼部右侍郎等职,辛亥革命后曾任北京大学校长。 生佛:佛教用语,指一切众生。 斓衫:指华丽的衣服。 受知晚遇儒宗:指在学问上受到张百熙的赏识和教诲。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纪念张百熙所做的挽联。作者对张百熙有很高的评价
邹本荃是清代的诗人,字方蕤,无锡人。 邹式金是邹本荃的父亲,在家族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的文学成就对邹本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邹本荃作为一位诗人,不仅在诗歌创作方面有着出色的表现,还通过《录晓堂诗稿》等作品展示了自己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和艺术造诣
闵荷生是清朝末年的官员,他以其文学成就著称。 闵荷生(1847年—1936年),字少窗,江西奉新人。作为一位清代诗人,他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闵荷生的诗歌创作涵盖了五言诗和七言律诗等多种体裁,展现了其深邃的思想情感与卓越的艺术造诣
邹钺并非清代诗人,而是清末民初的文学家和收藏家。邹铖(1850—1931),字翰飞,号酒丐、瘦鹤词人、潇湘馆侍者,亦称司香旧尉。他的生平经历了从早年赴南京应试的挫折,到晚年在上海启明女学任教的转变,期间留下了丰富的诗文作品。 邹钺的诗歌创作主要集中在其晚期,这一时期的作品更多地反映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观察与思考。他的诗作不仅数量可观,而且质量上乘。例如,有《断肠碑》、《三借庐丛稿》等作品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