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川,原名黄贻楫,清代诗人
黄贻楫是清代的诗人。
字济川,生于1850年,卒于1900年,福建晋江人。他是一位进士出身的官员,曾担任翰林院编修、刑部主事、湖北侯补道等职,并在光绪元年至二十六年间入直南书房,任广东学政等要职。尽管他的官职显赫,但黄贻楫最终选择弃官归隐,专心于教育事业。
济川,原名黄贻楫,清代诗人
黄贻楫是清代的诗人。
字济川,生于1850年,卒于1900年,福建晋江人。他是一位进士出身的官员,曾担任翰林院编修、刑部主事、湖北侯补道等职,并在光绪元年至二十六年间入直南书房,任广东学政等要职。尽管他的官职显赫,但黄贻楫最终选择弃官归隐,专心于教育事业。
【注释】 1. 天意:指上天的意志。2. 悯(mǐn):哀怜,同情。3. 孤忠:单薄的忠诚。4. 五更萧寺:五更时分的寺院(长安城内的寺庙)。5. 夙愿:旧日所定之愿望或志愿。6. 吟诗:作诗。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写给好友吴让可的作品。李商隐在诗中表达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友情的珍视之情。 首句“天意悯孤忠”,意为上天对孤独忠诚之人表示怜悯。这里的“天意”指的是上天的意志或命运
注释: 挽吴可读联——这是一首悼亡诗,哀悼的是作者的亡妻吴氏。 天意吊孤忠,三月长安忽飞雪——天意为上天之意,吊孤忠为哀悼忠臣,三月长安忽然飘起纷纷扬扬的大雪,形象描写了作者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臣心完夙愿,五更萧寺尚哦诗——臣心完成夙愿,在凌晨五更时分还在吟诗作对,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对亡妻的思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悼亡诗,表达了作者对亡妻的深切怀念之情
黄贻楫是清代的诗人。 字济川,生于1850年,卒于1900年,福建晋江人。他是一位进士出身的官员,曾担任翰林院编修、刑部主事、湖北侯补道等职,并在光绪元年至二十六年间入直南书房,任广东学政等要职。尽管他的官职显赫,但黄贻楫最终选择弃官归隐,专心于教育事业
黄叙泰是清代诗人,字淡川,一字承伯。他出生于广东镇平,后移居至凤山,最终定居于台湾。黄叙泰自幼酷爱学习,以工举业著称,在乾隆五十一年(1786)林爽文事件时,他奉檄领乡勇守郡,因功得赏六品衔,并曾历任彰化都司等官职,直至道光二年(1822)海盗林乌兴进扰淡水时因战死未赴任。 黄叙泰的诗作《挽吴恭亨妾李氏联》展示了他对人生、情感与历史的深刻感悟。此诗通过对比珠陨旁枝,坡老哭朝云的场景
黄桂昌是清代的诗人。以下是对黄桂昌的介绍: 1. 生平简介:黄桂昌,字月轩,号清华,出生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他于乾隆丁卯科(1747)成功考中举人,并在同年成为了亚元。尽管他的一生并未留下更多的记载,但他在文学上的贡献值得人们关注和研究。 2. 文学成就:尽管对于黄桂昌的具体作品数量和风格没有详细的记录,但据资料显示,他在生前留下了《挽郭嵩焘联》等为数不多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