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春,原名耆英,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790,卒于公元1858
清宗室,隶满洲正蓝旗,字介春。
嘉庆间以荫生官主事。
道光二十二年,任广州将军,调任杭州将军。
旋任钦差大臣,到南京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
次年,再任钦差大臣,与英国在虎门签订《五口通商章程》。
二十四年,任两广总督,与美国签订《望厦条约》。
旋以粤绅民反对英人入城,乞调京供职。
官至文渊阁大学士。
咸丰初夺职。
英法联军占天津后。
赴津议和。
未成,擅自回京,赐自尽。
生卒年:1790-1858
介春,原名耆英,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790,卒于公元1858
清宗室,隶满洲正蓝旗,字介春。
嘉庆间以荫生官主事。
道光二十二年,任广州将军,调任杭州将军。
旋任钦差大臣,到南京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
次年,再任钦差大臣,与英国在虎门签订《五口通商章程》。
二十四年,任两广总督,与美国签订《望厦条约》。
旋以粤绅民反对英人入城,乞调京供职。
官至文渊阁大学士。
咸丰初夺职。
英法联军占天津后。
赴津议和。
未成,擅自回京,赐自尽。
生卒年:1790-1858
楹联: 先帝隆褒,有胆有识; 时皇罪过,无耻无能。 译文: 先帝的荣誉和赞誉,他有勇气和智慧; 皇帝的错误和罪行,他缺乏勇气和智慧。 注释: 楹联:一种对仗工整、韵律协调、含义深刻的汉语文学形式。通常由两行或多行组成,每行都有字数相同的词语,词性相对应,结构整齐。楹联可以是诗词、对联、口号等形式。在中国古代,楹联常用于装饰墙壁、门楼等建筑物,也可以用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先帝
一梦记前因,恰逢五百应真,似曾相识; 诸天呈寿相,但愿三千世界,作如是观。 注释:梦中回忆前世因缘,恰好遇到了五百罗汉,感觉如此亲切。诸天呈现长寿的相,希望能让三千世界的众生都能够这样看待。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教文化的深深敬仰和向往。诗人在梦中回忆起前世的因缘,遇到了五百罗汉,这种体验让他感到亲切和熟悉。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于诸天的长寿相的赞叹和希望
清宗室,隶满洲正蓝旗,字介春。 嘉庆间以荫生官主事。 道光二十二年,任广州将军,调任杭州将军。 旋任钦差大臣,到南京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 次年,再任钦差大臣,与英国在虎门签订《五口通商章程》。 二十四年,任两广总督,与美国签订《望厦条约》。 旋以粤绅民反对英人入城,乞调京供职。 官至文渊阁大学士。 咸丰初夺职。 英法联军占天津后。 赴津议和。 未成,擅自回京,赐自尽。 生卒年
郁扬勋,字钦谐,江南吴江人,清代诗人。郁扬勋以其精湛的艺术成就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在清代诗坛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他的诗歌创作不仅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描绘,更蕴含了丰富的哲理思考和人生感悟。通过对郁扬勋诗歌的分析,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清代诗人的艺术风格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耆寿民是清代的诗人。 字寿民,号思巽,满洲正红旗人。他的一生充满了丰富的文化成就,不仅在文学上有显著贡献,还涉足藏书和整理古书等文化活动。耆寿民的诗作中透露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他的作品不仅展示了个人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和价值观念
费莫·讷尔经额(1784年—1857年),字近堂,满洲正白旗人,清朝晚期的著名诗人。他的诗作以豪放和壮阔为特点,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以及个人抱负的抒发。 费莫·讷尔经额出生于满洲正白旗,这个家族在清朝历史上具有显赫的地位。他的家族成员曾担任多个重要职位,其中不乏清朝的重臣和功臣。讷尔经额的文学成就不仅在其诗歌中得以体现,还体现在他作为清朝晚期十位直隶总督之一的行政生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