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则梅是元代的诗人。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宋朝之后的又一个朝代,由蒙古族所建立,时间跨度从1271年到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在这样一个多民族融合、文化多元的背景下,元朝的诗歌创作也呈现出独特的风貌。作为元代的诗人,刘则梅的诗作不仅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点,而且也展示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
刘则梅是元代的诗人。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宋朝之后的又一个朝代,由蒙古族所建立,时间跨度从1271年到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在这样一个多民族融合、文化多元的背景下,元朝的诗歌创作也呈现出独特的风貌。作为元代的诗人,刘则梅的诗作不仅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点,而且也展示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
【注释】: 杨枝歌断。春老莺莺岸。可恨杨花飞漫漫,却成芦花孤雁——春去已久,杨花飘落如烟,但见那漫天的杨花似芦花般孤独,只有孤雁相伴。 国春欲赋难成。向来错怨轻卿——国家春天来临,我欲赋诗以抒情,但却难以成章。因为以前错怪了卿卿,现在后悔莫及。 纵使此心如石,不禁梧叶离声——即使我的心像石头一样坚硬不移,但听到梧桐树叶的离别之声仍然无法平静。 【赏析】:
郑东是元代著名的诗人,字季明,号杲斋。 郑东的生平充满了传奇色彩,他自幼酷爱读书,对《春秋》有着深厚的兴趣和独到的见解。尽管他尝试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得到主试官员的青睐,于是放弃了这一追求,转而投身于古文的创作。这种执着的精神体现了郑东不屈不挠的性格和高远的志向
邓青阳并非元代诗人,而是明代诗人,名为邓实甫,字秀吉,是广东三水人,他在1884年出生,于1960年在台北逝世。他原名宪甫,早年留学日本,毕业于明治大学法科。 邓青阳的生平经历非常丰富,他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还是一位坚定的政治参与者,曾在北伐军中担任顾问等职。作为一位政治活动家,他在辛亥革命期间追随孙中山先生,为革命事业奔走呼号。 在文化领域
伯淳,字师道,杭州崇德人。 少善书法,宋末应童子科,□宗命给巨笔大纸写之。 伯淳书天字在纸中间以进,诘之,对曰:「惟天为大,惟尧则之。 」□宗喜,遂中选。 寻举进士,累除太学录。 元至元二十三年,用荐者言,授杭州路儒学教授,迁浙东道按察司知事。 二十八年,擢福建廉访司知事。 岁馀,召至阙下,论事数十条,皆当世急务,辞意剀切,世祖为之动容。 命至政事堂,将重用之,固辞。 授翰林直学士,谒告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