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年、籍贯皆不详。
高宗调露二年(680)登进士第。
后为侍御史。
因与五王谋诛张易之、张昌宗,流放番禺。
后亡匿吉州参军敬元礼家,被获就刑。
事迹散见《新唐书·桓彦范传》、《唐诗纪事》卷六、《唐御史台精舍题名考》卷一。
《全唐诗》存诗1首。
生卒年:?-?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
高宗调露二年(680)登进士第。
后为侍御史。
因与五王谋诛张易之、张昌宗,流放番禺。
后亡匿吉州参军敬元礼家,被获就刑。
事迹散见《新唐书·桓彦范传》、《唐诗纪事》卷六、《唐御史台精舍题名考》卷一。
《全唐诗》存诗1首。
生卒年:?-?
客鬓两年催出自《岭外守岁》,客鬓两年催的作者是:李福业。 客鬓两年催是唐代诗人李福业的作品,风格是:诗。 客鬓两年催的释义是:客鬓两年催:指在外作客的作者已经两年了,岁月催人老,鬓发斑白。 客鬓两年催是唐代诗人李福业的作品,风格是:诗。 客鬓两年催的拼音读音是:kè bìn liǎng nián cuī。 客鬓两年催是《岭外守岁》的第4句。 客鬓两年催的上半句是: 寒暄一夜隔。
寒暄一夜隔出自《岭外守岁》,寒暄一夜隔的作者是:李福业。 寒暄一夜隔是唐代诗人李福业的作品,风格是:诗。 寒暄一夜隔的释义是:寒暄一夜隔:指在寒冷和温暖的交替中,一夜之间时间已隔,彼此的距离感增强。 寒暄一夜隔是唐代诗人李福业的作品,风格是:诗。 寒暄一夜隔的拼音读音是:hán xuān yī yè gé。 寒暄一夜隔是《岭外守岁》的第3句。 寒暄一夜隔的上半句是:春随斗柄回。
春随斗柄回出自《岭外守岁》,春随斗柄回的作者是:李福业。 春随斗柄回是唐代诗人李福业的作品,风格是:诗。 春随斗柄回的释义是:春回斗柄转。 春随斗柄回是唐代诗人李福业的作品,风格是:诗。 春随斗柄回的拼音读音是:chūn suí dòu bǐng huí。 春随斗柄回是《岭外守岁》的第2句。 春随斗柄回的上半句是:冬去更筹尽。 春随斗柄回的下半句是: 寒暄一夜隔。 春随斗柄回的全句是:冬去更筹尽
冬去更筹尽出自《岭外守岁》,冬去更筹尽的作者是:李福业。 冬去更筹尽是唐代诗人李福业的作品,风格是:诗。 冬去更筹尽的释义是:冬去更筹尽,意指冬天即将过去,更鼓声逐渐停止。这里的“更筹”指的是古代夜间计时的工具,每过一个时辰,便击鼓或钟声报时,而“尽”则表示结束或完毕。整句表达了时光流逝,冬天即将过去的意境。 冬去更筹尽是唐代诗人李福业的作品,风格是:诗。 冬去更筹尽的拼音读音是:dōng qù
【注释】 更筹:古代计时工具,以铜壶滴漏记时。斗柄:北斗七星的柄状部分,指北斗星。寒暄:气候冷暖。客鬓:客人的头发,指远离家乡在外的人。 【赏析】 这是一首思乡诗。首句是说,冬天过去了(冬去)更筹用尽,春天来临了(春随斗柄回)。次句是说,一夜之间寒暖悬殊很大,使人难以适应。第三句是说,两年来因离乡背井,客居异乡,鬓发也白了许多。末两句写诗人的感慨。“寒暄”二字点出季节变迁,而“一夜隔”
唐人,字损之。 郑王元懿之后。 擢进士,登制科。 以言忤时宰李吉甫,流落不偶。 吉甫卒,入为监察御史、迁礼部员外郎。 穆宗即位,进中书舍人。 与李德裕各树党相磨轧凡四十年,绅之祸不能解。 宣宗即位,贬徙郴州司马卒。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