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子来,唐代诗人、道士。以下是对吴子来的介绍:

  1. 生平简介
  • 生平时间线:吴子来生于约656年,卒于约700年。根据历史记载,他与李颀、王之涣、崔颢、卢照邻、张旭、贾岛等人并称为“初唐七子”,这显示了他在当时文坛的卓越地位。
  • 籍贯和背景:据传他的籍贯为南阳(今河南南阳),但具体信息不详。他的生活经历和文学创作都透露出一种超然世外的气质。
  1. 文学成就
  • 诗歌作品:《留观中诗二首》是吴子来存于《全唐诗》中的两首诗。其中《终日草堂间,清风常往还。耳无尘事扰,心有玩云闲。对酒惟思月,餐松不厌山。时时吟内景,自合驻童颜》被广泛传颂。这些作品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艺术风格:吴子来的诗歌风格独特,既有山水田园的宁静淡泊,也有超然物外的高远意境,体现了唐代初期文人的审美追求。
  1. 个人生活
  • 养气绝食:吴子来以养气绝食的生活方式闻名。他在成都双流县兴唐观修炼,通过自画像并留下诗句后离去,这一行为表明了他对于修行的坚定和超脱世俗的决心。
  • 道教身份:作为一个道士,吴子来可能对道教文化有一定的贡献,特别是在诗歌中体现出对道教思想或实践的理解和表达。

吴子来在唐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的作品不仅丰富了唐代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