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贯,字守贤,是明代的一位诗人。
曾贯出生于海南地区,他于明世宗嘉靖四年(1525年)考取举人。他的文学才华得到当时的认可,官居广东知州。尽管具体生平事迹和详细的创作背景不详,但曾贯的诗歌在《全粤诗》中有所收录,显示了他的文学成就。
曾贯,字守贤,是明代的一位诗人。
曾贯出生于海南地区,他于明世宗嘉靖四年(1525年)考取举人。他的文学才华得到当时的认可,官居广东知州。尽管具体生平事迹和详细的创作背景不详,但曾贯的诗歌在《全粤诗》中有所收录,显示了他的文学成就。
永济桥 万里晴光横□蝀,一江云影动鼋鼍。 功成甃玉非鞭石,务重捐金为伐柯。 彤管未题仙井柱,绿烟先奏渭桥歌。 临流酌酒思元凯,犹愧前朝宠赉多。 注释: 万里晴光横□蝀(“蝀”应为“霭”,意为云雾) 一江云影动鼋鼍(鼋、鼍均为水生动物,此处泛指江中之物) 功成甃玉非鞭石(比喻用砖石砌桥,就像用鞭子抽打石头一样轻松) 务重捐金为伐柯(比喻用金钱买树,就像砍伐树枝一样容易) 彤管(红色笔管,指代文书)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前四句,全诗为: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释: - 白日依山尽:太阳落山时,它依傍着山峦渐渐消失。 - 黄河入海流:黄河水流入大海。 - 欲穷千里目:想要看到最远的景象。 - 更上一层楼:再登上更高的楼层。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追求。首句“白日依山尽”写太阳落山的情景
曾贯,字守贤,是明代的一位诗人。 曾贯出生于海南地区,他于明世宗嘉靖四年(1525年)考取举人。他的文学才华得到当时的认可,官居广东知州。尽管具体生平事迹和详细的创作背景不详,但曾贯的诗歌在《全粤诗》中有所收录,显示了他的文学成就
曾道唯,字元鲁,一字自庵。 南海人。 明神宗万历三十八年(一六一〇)进士,授刑部主事,转郎中奉差,江南审决,浙江恤刑多所平反,升常镇兵备道。 明思宗崇祯七年(一六三四),历升湖广左参政,晋都察院左都御史,以父九十在堂,陈情终养。 卒年七十六,有《介石斋》诸集。 清黄登《岭南五朝诗选》卷四有传。 生卒年:?-
张有誉,字难誉,号静涵,明代诗人。他是明朝及南明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以下是对张有誉的介绍: 1. 基本信息:张有誉于1589年出生,在江阴(今属江苏)成长。他是一位进士出身,天启二年(1622年)考中进士,并官至南明的户部尚书和太子太保。 2. 文学成就:尽管关于张有誉的详细生平和文学成就的资料不多,但他的作品被收录在《古诗大全》中,显示了他在诗歌创作上的才华。 3.
曾贯,字守贤,是明代的一位诗人。 曾贯出生于海南地区,他于明世宗嘉靖四年(1525年)考取举人。他的文学才华得到当时的认可,官居广东知州。尽管具体生平事迹和详细的创作背景不详,但曾贯的诗歌在《全粤诗》中有所收录,显示了他的文学成就
曾受益是明代的诗人。在探讨这位诗人的创作成就时,需要从其生平、作品风格、文化成就等方面进行深入的了解。以下是关于曾受益的介绍: 1. 生平经历:曾受益,字而吉,增城人,明神宗万历十六年(1588年)举人。会试不第后,他曾谒选授福建宁德知县。由于亲老不能迎养,曾受益选择乞致仕,并且曾主修邑志。最终,年八十九岁的曾受益卒业。 2. 创作特点:曾受益的诗词作品以简洁明快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