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和,原名邝元乐,明代诗人
邝元乐,字仲和。
南海人。
早年从学于湛若水。
明世宗嘉靖十年(一五三一)举人。
历官江南广德州、广西郁林州、山东宁海州知州。
为官洁己爱民,执法不阿,清鲠不屈,治行称最。
晚年解组归里,设教羊城,与庞嵩等为讲学之会,继湛若水发明心性之学。
复与黎民表等结诗社唱和。
有《郁州集》、《五岭文集》。
生卒年:?-?
仲和,原名邝元乐,明代诗人
邝元乐,字仲和。
南海人。
早年从学于湛若水。
明世宗嘉靖十年(一五三一)举人。
历官江南广德州、广西郁林州、山东宁海州知州。
为官洁己爱民,执法不阿,清鲠不屈,治行称最。
晚年解组归里,设教羊城,与庞嵩等为讲学之会,继湛若水发明心性之学。
复与黎民表等结诗社唱和。
有《郁州集》、《五岭文集》。
生卒年:?-?
萧萧松叶下秋山 金井蟠龙紫雾闲白石煮来春欲暮 不知笙鹤几时还 赏析: 本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山水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秋日山林中的宁静与美丽。首句“萧萧松叶下秋山”,便让人仿佛置身于一片苍翠的松林中,秋风轻拂,松叶沙沙作响,为这静谧的秋山增添了几分生动。次句“金井蟠龙紫雾闲”,则将视线引向了井口,一条蜿蜒曲折的蟠龙在紫色雾气中游弋,营造出了一种神秘莫测的氛围。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郁林八景诗瓯池春暖”是第一句,点明题意;第二、三句写城南紫水和桂树。紫水是指郁林县南边的紫水,这里指紫水不常流,而桂树却发出新香,预示秋天的到来。“尽说红霞能映树,祥光偏令照龙头”两句的意思是:人们都说红霞能够映照树木,祥光却偏偏照耀在龙头上。这两句是对前面两句的进一步描写
郁林八景诗瓯池春暖的原文如下: 萧萧松叶下秋山,金井蟠龙紫雾闲。 白石煮来春欲暮,不知笙鹤几时还。 这首诗描绘了郁林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诗句中的每一个字都充满了诗意,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美丽的山水之间。 译文: 在萧瑟的松树林中,秋天的山林显得格外幽静。金井边,一条盘绕的龙形瀑布在紫色的雾气中若隐若现。白石炉煮出的水即将傍晚
郁林八景诗·瓯池春暖凤皇岭上凤皇栖,凤皇飞去岭云低。 商飙万里松涛急,空有芳名天与齐。 【解析】 1. 诗句释义: - “凤皇岭上凤皇栖”:凤凰岭上栖息着凤凰,形容地势险峻或环境优美。 - “凤皇飞去岭云低”:凤凰飞去后,山间的云雾也随之低垂,形成一种壮观的景象。 - “商飙万里松涛急”:商飙(商风)吹过万里,松树的涛声急促,表现出大自然的力量和活力。 - “空有芳名天与齐”:即使名声远扬
郁林八景诗瓯池春暖 赏析古诗中的自然美与人生哲理 1. 原文 月上水生岩半闲,岩虚得月透天关。 水流到海源头活,月照人心不照颜。 2. 译文 月亮从水面上升起,照亮了岩石的一半,岩石因月光而显得空旷透明。 水流到了大海的开始,变得充满活力,但是月亮的光芒并不照耀人的脸,而是照在心上。 3. 词语注释 - 瓯池:指当地的一个湖泊或小池塘。 - 半闲:一半空闲,形容岩石因月光而显得空灵。 - 源头活
诗句: ``` 凤皇岭上凤皇栖,凤皇飞去岭云低。 ``` 注释: - 凤皇:指凤凰一类的神鸟。 - 栖息:鸟类在树上或岩石上停留和休息。 - 飞去:鸟儿离去的动作。 - 岭云低:形容山间云雾缭绕,仿佛山峰都在云雾中消失。 译文: 郁林的山顶上栖息着凤凰,当它们展翅飞离时,山间的云雾仿佛也跟着一起消散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郁林八景之一的凤皇岭的自然景观。诗中通过“凤皇栖”这一生动形象
【解析】 此诗首联“鳌头浪涌金沙碧,江国飞虹瑞气摇。”描写了瓯池的壮阔景象,鳌头浪涌,金沙碧色,飞虹横空,瑞气弥漫。颔联“发泄地灵知有待”,表达了作者对于瓯地人民的期望和祝愿。颈联“使君题作瑞龙桥”,表达了作者对瓯地人民的美好祝愿与期许。全诗语言平实自然,意境优美,富有诗意。 【答案】 ①瓯池:即瓯江山水。②鳌头:指鳌山(在福州)上一个突出的山峰。③金沙碧:形容瓯江水色。④江国:指瓯州。⑤飞虹
这首诗以瑞龙桥为题,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出了瑞龙桥的壮丽景色和祥瑞之气。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可胜苍翠晚重重,喜有神羊赴海东。 可胜:足以。苍翠:指青山绿水,形容山的青色与湖的绿色。晚重:傍晚时分,山景更加显得浓重。神羊:神话中的神兽,此处指瑞龙,象征着吉祥和好运。赴海东:前往东海,表示远行或迎接美好事物的到来。 2. 华表烟笼栖白鹤
这首诗是作者在读书堂的即兴之作,表达了他对读书堂的喜爱之情。 诗句释义: 1. 名公自昔藏修地:自古以来,名望显赫的人都会在这里隐居。名公,指的是有名望的人,这里指历史上有名的贤士。藏修地,是他们的隐居之地。 2. 茅屋斜连水面开:茅草屋檐斜斜地伸向水面。茅屋,用来形容简陋的住所。斜连水面,形象地描绘了茅屋与水边的亲密关系。 3. 绕槛风云闲白昼:栏杆周围,云彩飘动,白昼宁静。绕槛
郁林八景诗瓯池春暖 赏析古代诗歌中的自然美景与哲理思考 1. 西瓯池上蛟龙窟 - 描述蛟龙藏匿之地,象征神秘与力量 - 反映古人对自然现象的敬畏与想象 2. 龙气成云水自波 - 描绘龙气带来的神奇变化,如云水波纹 - 展现自然景观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之美 3. 蛟龙飞上九天去 - 表现蛟龙腾空而起,象征超凡脱俗 - 强调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存 4. 春水茫茫奈若何 - 表达春天流水的浩渺与无常 -
苏方晋是明代的诗人,字绍节,号天倪。他出生于顺德,是苏仲第四子。苏方晋是明孝宗弘治时期的副贡生,他的文学创作活动主要集中在这一时期,具体有《乐善堂稿》等作品集。 苏方晋在明代文坛上有一定的成就和影响力。他在诗作中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个人情感的抒发,通过诗歌传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社会理想。其作品被收录于《全粤诗·卷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在当时的文化地位。 从个人生平来看
韩宗尧是明代著名的诗人,字仁卿,号爱轩。他的生平经历丰富多彩,不仅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举人的资格,而且曾在多个地方担任过官职。 韩宗尧的诗歌创作以七言绝句为主,如《次曾守初太守游山庄诗韵》就是他的作品之一。这些作品展现了他在官场之外的闲适和对自然美景的感受。韩宗尧的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能够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的自然境界之中。例如,他在《次曾守初太守游山庄诗韵》中的诗句“乾坤忙里几人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