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群岳是明代的诗人。
顺德人,生活在明神宗万历间(1573-1620年),属于布衣阶级,也就是平民百姓,他并未得到官职,过着平民的生活。苏群岳在诗坛上以创作五言律诗和五言排律著称,他的诗多表现个人情感、自然景观及对友人的怀念。
苏群岳是明代的诗人。
顺德人,生活在明神宗万历间(1573-1620年),属于布衣阶级,也就是平民百姓,他并未得到官职,过着平民的生活。苏群岳在诗坛上以创作五言律诗和五言排律著称,他的诗多表现个人情感、自然景观及对友人的怀念。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根据内容进行赏析。本诗首句“松菊”二字,点明隐居之所;次句“森森一径开”,描绘出一幅松菊满园、清幽雅致的画面。颔联“小池通阿耨,高阁望蓬莱”两句写诗人在小池边闲步,登高阁远眺,极目望去,只见扶桑初升,倦鸟归林,意境高远清丽。颈联“远目扶桑出,樛枝倦鸟回”两句写诗人眺望远方,见日出东方,扶桑(东方)初升,倦鸟归巢
招提翠微上,回合薜萝深。 远壑鸣寒籁,空门闭夕阴。 磬声和梵呗,山寂对禅心。 万樾森秋色,风来猿一吟。 注释: 招提:指寺庙 翠微:青翠的山峰 回合:弯曲 薛萝深:薛萝树丛深处 远壑:远处的山谷 寒籁:寒冷的声音 空门:寺庙的门 梵呗:佛教经文诵读之声 万樾森秋色:各种树木郁郁葱葱,一片秋天的色彩 风来猿一吟:风吹过,猿啼一叫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自然风景图
韶州观音岩 维舟此山下,磴道蹑云根。 绝境疑无地,惊涛涌是门。 红尘飞不到,白鸟自孤鶱。 向晚诸天寂,江山月半痕。 注释: 1. 维舟此山下:在这里停船。维舟,停船。此,指韶州。 2. 磴道蹑云根:石阶通向云端。磴道,石阶。蹑,登、踏。云根,云上之处,形容高远。 3. 绝境疑无地:在极远的地方怀疑没有路。绝境,极远的处所。 4. 惊涛涌是门:巨大的海浪冲来就像一道大门。是,指示代词,这里指大海
【注释】: 郭外、仙丘:指神仙居住之地。 虚亭:空寂的亭台。 玉舄(xi):古代鞋名,此处指仙人的鞋子。 荒井:荒凉的井。 明灭:形容光线闪烁不定的样子。 丹光:红色的光辉。 笙鹤:笙与鹤,泛指仙鹤。 蓬壶:神话中昆仑山中的神仙府邸。 【赏析】: 浮邱是诗人自况,也是对隐逸生活的一种向往。全诗以“仙”为中心词,写诗人在浮邱的隐居生活和内心感受。首句写浮邱少受世俗纷扰,有超然世外的闲适之感
松菊赋归来,森森一径开。 小池通阿耨,高阁望蓬莱。 远目扶桑出,樛枝倦鸟回。 逌然终吏隐,况复一仙才。 忆昨辞金马,投闲步紫苔。 地偏风飒至,衣但薜堪裁。 自种先生柳,争夸水部梅。 孤标谁可似,千古意悠哉。 兴在过逢数,情深凿落催。 馆能招隐辟,记取旧宗雷
罗颀是明朝的诗人,他以著有《物原》一书而闻名。 字仪甫,是明代的著名学者和作家。他的诗作多体现了当时的文化风貌与时代精神,其中《物原》作为其代表作之一,记录了中国古代先民的发明创造,如锔子的发明、豆腐的制造等。在这部书里,罗颀不仅记录了这些发明的详细过程,还探讨了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和社会意义。这种跨时代的思考和对古代发明的深入挖掘,使他的作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
戴次冑,字希文,是明代的诗人。他以其独特的诗歌创作在明代诗坛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戴次冑生于潮阳,这一地域背景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他不仅在诗歌创作上有显著的成就,而且在仕途上也有所作为。据清光绪《潮阳县志》卷二二记载,他在洪武年间曾举明经,官至四川简县丞。这样的经历使得戴次冑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地方文化,也让他的创作更加贴近民间生活。 戴次冑的诗作多以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为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