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和鸣,字养斋。
凤山阿缑(今屏东)人。
光绪间廪生。
游庠后更补廪食饩,设帐教读。
日治时期,任教于当地公学校,十数年如一日,1914年退休。
〖参考赖子清《台海诗珠》,台北:赖子清自印,1982年。
〗无诗集行世,诗作散见《寿星集》、《台湾日日新报》、《台湾教育会杂志》、《台湾文艺丛志》等诗选报刊。
生卒年:1867-1925
尤和鸣,字养斋。
凤山阿缑(今屏东)人。
光绪间廪生。
游庠后更补廪食饩,设帐教读。
日治时期,任教于当地公学校,十数年如一日,1914年退休。
〖参考赖子清《台海诗珠》,台北:赖子清自印,1982年。
〗无诗集行世,诗作散见《寿星集》、《台湾日日新报》、《台湾教育会杂志》、《台湾文艺丛志》等诗选报刊。
生卒年:1867-1925
古砚 何代传来万石君,星霜久远已难分。 模糊篆迹先人制,仿佛铜台旧瓦纹。 外剥中坳经几主,书残笔秃失同群。 漫云老惫终无用,此物天留佐博文。 注释: 1. 何代传来万石君:指的是这个砚台出自于哪个时代或家族,万石君可能是指某个著名的文人或者家族。 2. 星霜久远已难分:形容这个砚台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上面的字迹已经模糊不清,难以分辨了。 3. 模糊篆迹先人制:这里的“篆迹”指的是古代的篆刻文字
尤和鸣,字养斋。 凤山阿缑(今屏东)人。 光绪间廪生。 游庠后更补廪食饩,设帐教读。 日治时期,任教于当地公学校,十数年如一日,1914年退休。 〖参考赖子清《台海诗珠》,台北:赖子清自印,1982年。 〗无诗集行世,诗作散见《寿星集》、《台湾日日新报》、《台湾教育会杂志》、《台湾文艺丛志》等诗选报刊。 生卒年
沈元龙(生卒年不详,字凌苍,号秋坪)是清朝时期的一名诗人。 沈元龙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其诗歌创作却具有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个人的生活态度,也体现了清代文人的精神面貌。在文学领域,沈元龙无疑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
丁裔沆是清代的诗人,字函巨,嘉善人。 丁裔沆在文学上有较高的成就,其作品《香湖草堂集》集中体现了他的文学才华。该诗集收录了他的多首诗作,展示了他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丁裔沆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他个人的文学追求,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与人们的情感生活
清朝诗人于衣是清代文学中一个独特的存在,他的诗词作品《介根城》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造诣。以下将从于衣的生平背景、诗歌特色及历史影响等方面进行介绍: 1. 生平与作品:于衣,字不尘,号㯞堂,生于胶州。作为一位科举出身的文人,他在清代文坛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尽管没有详尽的作品集流传下来,但据记载,他有一首名为《介根城》的诗,反映了他的文学才华。 2. 诗歌特色:通过这首诗作《介根城》
尤和鸣,字养斋。 凤山阿缑(今屏东)人。 光绪间廪生。 游庠后更补廪食饩,设帐教读。 日治时期,任教于当地公学校,十数年如一日,1914年退休。 〖参考赖子清《台海诗珠》,台北:赖子清自印,1982年。 〗无诗集行世,诗作散见《寿星集》、《台湾日日新报》、《台湾教育会杂志》、《台湾文艺丛志》等诗选报刊。 生卒年
清代诗人元端,字御符,嘉定人,是清朝时期的著名诗人。 元端生于清朝时期,属于一个具有深厚文化传统的家庭。他的家族不仅在文学上有成就,还与多位官员有所交往。这种背景为元端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学习机会。元端的生平、资料、作品风格以及文化成就等方面,都体现了他作为一个诗人的独特地位和文化贡献